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妇产医生成小镇名人 无死亡病例曾在地震中接生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2010年06月05日04:08

  20年前从华西临床专业毕业就回到家乡工作至今 20年来夹关卫生院无妇产医疗事故,无孕产妇死亡

  石显芬:一句承诺和20年的坚守

  石显芬是邛崃市夹关镇的名人,原因不在于她是这里的卫生院院长,而在于作为妇产科医生,20年来经她接生的那些人。

  这些人到底有多少,石显芬说不清楚。所以她经常会遭遇尴尬:“我走到镇上,一路都是跟我打招呼的人,我不晓得该咋个称呼他们。”

  这群人已逐渐长大,他们的父母会说:“石医生,等到娃娃生小孩了,还要请你帮忙哟。”

  石医生能有这样的“影响力”,源于她在这条件相对艰苦的乡镇卫生院执医20年,没有一起孕产妇死亡的事故。

  石医生很快乐,因为镇上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石医生很执著,因为这份快乐需要坚守。

  “0死亡”背后

  2009年,四川省的孕产妇死亡率是41.66/10万,这是历年下降幅度最大的,取得这样的成绩已殊为不易了。许多县市一级的医院里都不能完全做到无孕产妇死亡,一家只具备基本医疗设备条件和技术实力的乡镇卫生院却做到了。

  自20年前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石显芬就回到家乡夹关镇卫生院工作直到现在。她说自己很庆幸,20年来看过的病人无数,做过的手术也记不清了,虽然没什么大成就,只做到了一点:那就是20年来夹关镇卫生院无妇产医疗事故,无孕产妇死亡。

  或许有人要问,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关乎人命,是不能出事故的。这有什么值得夸耀吗?

  我们给大家看一个数据:2009年,四川省的孕产妇死亡率是41.66/10万,这是历年下降幅度最大的,取得这样的成绩已殊为不易了。许多县市一级的医院里都不能完全做到无孕产妇死亡,一家只具备基本医疗设备条件和技术实力的乡镇卫生院却做到了。

  不少乡镇卫生院不敢开设的产科,这里不但在搞,而且搞得别有成绩。许多邻近乡镇的孕妇来这里生产、名山的孕妇也来这里生产,卫生院的几十张住院病床时时“客满”,以至于医护人员要为病员让出自己的宿舍而搬进板房临时居住。

  当然,在这“0死亡”的背后,是大家的心血和奉献,也是石显芬的付出。

  2005年的一天,一位来自名山县35岁的高龄产妇接受了剖腹产后出现了宫内出血,又引发脑水肿,生命危在旦夕。就连产妇的家人都认为她没有希望的时候,石显芬却尽最大努力抢救着她的生命。由于病员出血,无法抬进手术室,于是在一间由病房临时改成的手术室里,石显芬的手术做了整整一夜。而从夜晚到清晨,邛崃市人民医院、血液中心的急救车来回往返在邛崃市区和夹关镇的道路间,邛崃市医院的专家赶来了、血站的急救用血运来了、兄弟医院的医疗设备拉来了……卫生院里停满了各个医疗单位的救护车,专家们各尽其责全力抢救。

  是役,堪称邛崃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石显芬的一次大考。在多方的努力下,病人被众人齐心协力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三天之后,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亲友告诉她,石显芬自下了手术台就在病床前守了整整三天……

  地震中接生

  偌大的手术室只剩下了三个人,脚下是颤抖的大地,窗外是人们急迫的呼叫声,空气已经凝固,紧张的情绪在蔓延……石显芬一面操作,一面鼓励产妇稳定情绪,她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清醒和稳定,因为已经没有了退路。

  2008年5月12日,这个日子大家都不会陌生。

  当天下午2点左右,一名孕妇临盆,即将接受顺产手术。本该轮休的石显芬替一名生病的同事顶班,走上了手术台。那天中午很安静,手术也很顺利,没有经过任何波折,已经胎头拔露,生产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环节。

  据石显芬回忆,大地震来临的时候,胎儿已经探出了半个头部。“正准备接生,突然脚下抖了起来,我当时只认为是压路机在门口施工,因此尽量放缓动作,保持平衡。”

  殊不知,抖动越来越厉害,手术台的照明灯在晃动,医疗器材纷纷坠地,透过玻璃窗,窗外平房上的瓦片如雨点般地落下……石显芬这才意识到,出事了。她当即招呼其他同事立即离开手术室去招呼病员撤离,自己和另一名护士留了下来。

  偌大的手术室只剩下了三个人,脚下是颤抖的大地,窗外是人们急迫的呼叫声,空气已经凝固,紧张的情绪在蔓延……石显芬一面操作,一面鼓励产妇稳定情绪,她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清醒和稳定,因为已经没有了退路。

  “当时不害怕,那是假话,给人的感觉是房顶马上要掉下来了,但是这里是两条人命,作为一个医生,怎么能够扔下病人自己逃跑,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大不了也就把自己搭进去。”石显芬咬牙在坚持,手术也仍在继续。

  14:32,一声婴儿的啼哭传来,一个新生命来到世界上。这个时间已经印在她的记忆里挥之不去。这件事直到后来才为人们所知,石显芬对记者说:“我是搞业务的,只觉得再怎么也不能扔了病人跑掉,仅此而已。”

  坚守家乡20年

  “我不得走,这是我的家乡,我要在这里给大家看病,哪里都不去。”虽然石显芬的话在当时的可信度并不高,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承诺。

  1990年,从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夹关镇卫生院工作时,许多人不理解: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医生,怎么会到这山沟沟里来上班?卫生院里的人只把她看成一个过客:“这里留不住她,要不了好久就要走。”

  “我不得走,这是我的家乡,我要在这里给大家看病,哪里都不去。”虽然石显芬的话在当时的可信度并不高,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承诺。她的丈夫在邛崃市法院工作,多次要求她调回市里,她不但没同意,反而把丈夫“策反”申请调到平乐法庭,为的是离妻子近一些,免去了两地分居的奔波之苦。

  石显芬说,从这一层意义上看,自己算不上一个好妻子,亏欠了家庭太多太多。早在10年前,她的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引起了成都几家大医院的注意,邀请她去工作,都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是一个热心人,除了把自己奉献到了基层卫生事业上,还影响了不少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留在了夹关。”原夹关镇卫生院院长、现邛崃市卫生局副局长孔世忠说,为了留人,光解决待遇问题不行,更要解决生活问题。为此,石显芬当起了“婆婆”。在夹关当地,“婆婆”的意思就是保媒的媒婆,因为为了让更多人安心工作,石显芬替他们物色了不少对象,很多人在这里组织了家庭,也就留了在这里。

  事业要发展,光靠留人也不行,更要把工作搞上去。同事王杨忠对记者说:“石院长很不错,我们医院发展快,有起色,她起了关键作用。这两年的收入翻了一番,面貌也得到了彻底改变。”在石显芬的带领下,夹关镇卫生院代表邛崃市卫生系统在接受成都市考核中,获得公共卫生工作2009年群众满意率第一名。

  患者的支持,同事的配合,家人的理解,是石显芬一路走来最大的动力。问及她为什么多次放弃进城的机会,她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医生,能够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是你当医生这辈子最大的收获。还有,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夹关人,想为夹关老百姓做点事。”本报记者 付启 摄影 杨永赤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