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陈晓光:歌曲是为人民大众创作的也是无国界的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07日09:32
  陈晓光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做讲座

  5月,对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来说,是繁忙的,也是愉快的。5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5月13日在中国驻法使馆,5月17日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5月19日在埃及开罗哈勒旺大学音乐教育学院,5月21日在中国驻埃及使馆,他先后作了5场题为《中国歌曲100年》的讲座。

  《采蘑菇的小姑娘》、《那就是我》、《在希望的田野上》、《你会爱上它》、《光荣与梦想》、《在中国大地上》、《乡音乡情》以及《我像雪花天上来》、《曙色》、《江山》等……陈晓光创作的歌词,由施光南、谷建芬、生茂、徐沛东、王酩、李焕之、士心、孟卫东、印青、张千一等谱曲,随着彭丽媛、殷秀梅、宋祖英、关牧村、毛阿敏、戴玉强、阎维文、谭晶、刘斌等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飞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也令很多外国人心醉神往。

  中国歌曲百年历史传播海外

  5月12日晚,首场讲座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多功能厅举办。虽是假期前夜,但专程来听讲座的法国朋友仍有200多人,整个大厅座无虚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现场没有一人提前离场,许多法国人边听边做着笔记。

  在巴黎驻法使馆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也让使馆的70多位外交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纷纷就中国歌曲的风格、审美、中国歌曲如何走出国门等提问。大家认为,讲座好比精神大餐、艺术美食,令人陶醉。

  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当陈晓光请大家欣赏不同时期中国歌曲代表作时,在场的华人听众情不自禁地跟随歌曲轻声吟唱,马耳他朋友则用手指敲击着节拍尽情感受。马耳他国家剧院艺术总监托尼说,他从音乐的旋律中领会到了歌曲的意境,讲座使他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埃及哈勒旺大学,陈晓光一行更是受到热情欢迎,师生们还为他们先表演了精彩的阿拉伯音乐节目。5月末正值埃及各大高校期末考试的时间,但师生们聆听讲座的兴趣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尤其是老师们在讲座期间时常与演讲人进行互动和沟通,体现出对中国歌曲的强烈兴趣。

  百余年来,自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借西洋乐来创造中国"新乐"”的主张开始,数代中国音乐家薪火相传,为着同一个宏伟理想,创造了伟大的、足以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并驾齐驱的中国民族乐派,他们在为世人奉献出无数优美动人乐章的同时,也书写了坎坷崎岖、悲壮辉煌的中国歌曲百年历史。在陈晓光的讲座中,中国歌曲像插上了一对翅膀,飞进外国友人的情怀。它们不仅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美,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百年来各个阶段的历史脉搏。

  让中国了解世界

  陈晓光在讲座中论述了中国歌曲历史上的两次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大冲撞大交融——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乐东渐”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涌入——以及分别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3次歌曲创作大繁荣。

  在讲座中,他谈到,“中国人是注重对外文化交流的,注重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的,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话剧等外来艺术形式,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我们很多作曲家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作曲技术和技法,洋为中用,跟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很多优秀的歌曲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赴欧、日留学的音乐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学成归来,积极传播教授西洋音乐的技术与技法,一批主要选用欧、日歌曲和中国民歌旋律,填以文、白相兼的歌词的“学堂乐歌”开始出现,成为我国现代歌曲创作的萌芽。“这一百多年来,可以说是中国歌曲在东西方音乐的碰撞、交融中成长发展到今天。”

  让世界认识中国

  不少听众向陈晓光表示,讲座很有意思。他们对中国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希望中国文化中心能多举办类似活动,也欢迎他再来举办讲座。法国名人家眷合唱团团长当场表示,该合唱团明年在巴黎夏特莱剧场演出时,将演唱中国的歌曲作品。在这次出访的过程中,陈晓光也深深地感到,“在文学艺术的交流上,我们对世界各国艺术了解得可能更多一些,也就是说中国人对外国的歌曲了解得更多一些,而外国人对中国的歌曲了解相对较少,这也是我们文化工作者正在努力改变的一个现状,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法国朋友在听了他的讲座后提出了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歌曲的愿望,陈晓光当场建议将一些中国优秀歌曲通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网站向大家提供,此建议立即引发在场法国听众一片热情的掌声。

  “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不能靠"填鸭"式的宣传,也不能生硬地进行推销,一定要选择提供好听、好看,有启迪性,有审美价值,有愉悦功能的中国艺术作品,首先让外国人认识,让他们喜欢,然后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到他们心里去。”

  歌曲是为人民大众创作的 也是无国界的

  过去陈晓光以领导、词作家、诗人闻名于世,这次《中国歌曲100年》讲座则体现了他纵横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功力,而对中国百年优秀歌曲的回顾,以史励志的思路,又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的品格。一个大约7000字的讲座大纲,他用了半个月就写好了,“因为我是歌曲编辑出身,多年服务于这个事业,人、事和作品,都在脑子里。”

  陈晓光强调,歌曲在中国是大众艺术,与男女老少的生活、劳动、喜怒哀乐紧密结合,息息相关;中国的经典歌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就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我们看电影、电视剧,里面的歌曲一放,就知道剧情反映的是什么年代的内容,唱《大刀进行曲》,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唱《社会主义好》,那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而他本人之所以选取《中国歌曲100年》这个题目来做讲座,也是因为在中国的近代现代、当代发展变革过程中,有很多歌曲能够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在中国,词作家、曲作家们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为人民大众的,为他们而写,为他们而歌。同时,优秀的歌曲又是无国界的,它可以飞遍世界,飞进每一个不同肤色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