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出口退税是整个经济环境决定的,不是某个部委(原话财政部)就能说了算,在退税环节商务部会给出一些意见,能否决定也不在商务部”,6月7日,一位商务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掺杂着部门间利益与出口企业诉求的出口税收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将再度收紧。据商务部人士介绍,调整出口退税需要由头,比如以前调高出口退税,往往是企业觉得出口形势恶化,向相关部门申请。而这一次调整是自上而下。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出口退税调低并非直指钢铁行业,“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型)产品均在考虑调整范围之内,但在调整幅度上,钢铁产品幅度最大。
据河北一家钢铁企业透露,政府正在考虑的退税方案是,取消热卷出口9%的退税,而对冷卷和涂镀类产品的出口退税从13%下调到9%。更有消息称相关文件已经进入部委会签阶段。
“2007年对"两高一资"的产品下调过出口退税,后续包括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实际上是对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型产品政策进行调整,现在如果调整,应该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告诉记者。
退税延缓产业升级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出口退税主要包括应对金融危机时集中上调的产品。
“以前每次调整出口退税都会向我们征求意见,这次我们连征求意见稿都没见到”,6月7日,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某行业部主任告诉记者。几年来,机电行业始终是我国出口退税大户。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仅2009年1月至5月,中国办理出口退(免)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23.4%。经过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在中国总共13000多个税号的出口商品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
其中,机电产品是实现出口全额退税最多的商品。税务部门在海关税则目录上,机电产品共有约2500个税号的商品,已实现出口全额退税的有1771个税号商品,约占70%。
在机电商会这位主任看来,外贸企业对出口退税关注的并不是多这两三个点,主要还是希望政策的稳定。“不管什么政策,不要来回变。现在外商也很精明,我们这边一变他们马上就会知道,然后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就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他说。
实际上退税不管是提高还是降低,都会成为外商在谈判时的筹码。
“毕竟我国很多行业总体是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导致价格谈判中无法掌握话语权。企业最需要的是政策的稳定,在稳定的价格体系内谈判,才容易与外商达成协议,一旦政策有变动,价格体系会有变动,企业的谈判成本太高。”该主任告诉记者。
在金融危机初期,中国通过大范围、大幅度的提高出口退税率来试图稳定出口。金融危机时,我国把除“两高一资”以外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几乎都上调到了最高,把绝大多数产品的退税率都提高到征多少退多少的水平。
此举受到企业的欢迎,因为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退税甚至超过公司利润的一半。但这笔资金对财政来说,是不小的压力,据相关人士估算,2009年预算出口退税额为6700亿元,实际可能将达到8000亿元。
外贸转型信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退税除了增加企业利润外,并未对外贸形势有明显改善,反而延缓了产业升级的步伐,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关于出口退税何时回调的讨论也被提上日程。
而在张燕生看来,现在是一个调整外贸结构的节点,“去年的保增长很大程度是为了反危机,从去年的2月份、3月份以后,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就基本上是走了一个V形的反转,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即便是现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难道比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要大吗?显然没有。”
同样的观点在行业协会也得到了印证,在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行业部主任刘永强看来,退税变动对产品价格有影响,但是整个的出口影响应该不是很大。
“企业报价时已经考虑到退税率了,比如说14%的退税率降到11%,企业肯定会把价格涨上去。如果退税提高的时候,外商会要求企业降价。”据他介绍,如果退税降低,企业会要求涨价,但这种情况下外商一般都不接受。“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自己背一两个点”。
值得注意的是,“两高一资”成为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重点。
“欧洲面临第二轮经济危机,现在外贸情况非常不稳定,但是现在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短时期难以改变。从更高的层面讲,现在国家把产业升级、转型当成了核心任务。”刘永强告诉记者。
“调整"两高一资"的出口退税,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假定今年出台这个政策,还有6个月实施,看到调整效果基本到年底了。中国经济发展目前的主要矛盾决定,出口产业应该朝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这个方向做点努力。”张燕生说。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