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六载建言推动一体化八城重聚再谋新愿景(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6月08日05:27








  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在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所提出的建议、所做的工作,已经在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成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创办于2004年,在前六次会议上,八城市政协围绕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全局性、超前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一批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政协论坛如今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必将激励八城市政协不断把论坛工作推向前进,展示其更大的作为。

  面对振奋人心的丰硕成果,八城市政协满怀激情再接再厉。从去年下半年,他们联合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了八城市政协课题组、省直部门、八城市民盟代表围绕“城市发展与协作”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批高水平的新建议将在6月7日至8日召开的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营口)第七次会议上亮相,继续为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献计出力。本报特推出专版,全面介绍本次论坛提出的真知灼见。

  探索升级模式 合作推进发展

  沈阳市政协主席 刘雅琴

  好风借力上青云。从2010年4月6日开始,在地缘上紧密联系的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将召开的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营口)第七次会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将凝聚沈阳经济区政协组织的集体力量,提升八城市政协委员的发展激情,群策群力探索城市升级模式,团结协作推动沈阳经济区整体化发展、一体化进程。

  国务院批准在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必将为区内八城市注入强大的活力,激发巨大的发展潜能。城镇化蕴藏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结构调整。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营口)第七次会议选择“城市发展与协作”作为会议主题,就是要发挥沈阳经济区城市密集的优势,围绕发展壮大城市群,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提出高水平的建议,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是新世纪前十年的收官之年,同时谋划着“十二五”规划的巨幅蓝图。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期,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提供了加快辽宁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同时提出了促进各城市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政协论坛要总结六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积极推动中心工作的成功经验,锐意创新一体化平台的协作模式,实现论坛选题、调研方法、建言献策主体、论坛会议成果、论坛成果应用创新,继续发挥高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优势,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提供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有价值参考。

  未来的沈阳经济区注定成为一个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群。沈阳市政协将在这次政协论坛会议中,与各市政协团结协作,继续为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而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提升城市功能 创新发展格局

  鞍山市政协主席 张庆岩

  城市是区域一体化的骨架,区域一体化势必要求各城市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和完善自身功能,以取得整体功能最大化、最优化的效果。今年的沈阳经济区政协论坛(营口)第七次会议以“城市发展与协作”为主题,可以说抓住了当前经济区发展的要害。

  鞍山市作为沈阳经济区一员,正在加速提升城市功能,通过构建互动发展、空间发展、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一是提升城市功能,构建“两个融入”发展新格局。鞍山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桥头堡,无论沿海向内地辐射,还是内地向沿海延伸,都是必经之地。鞍山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腾达通海产业大道、鞍山腾鳌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达道湾、海西新城等“四城三镇”建设,大力推进“一城、一岛、十院、六中心”等社会设施建设,全力打造辽宁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区。

  二是优化城乡布局,构建城市和县域空间新格局。鞍山历史上是以鞍钢为主体的生产型城市。由于布局不合理,各产业发展都面临空间短缺的困局。近几年,鞍山坚持把县域和城区推上发展第一线,将城市开发面积由154平方公里全面拓展到624平方公里,全面推进县城改造和新县城、新市镇建设,逐步建立起县域、城区“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速产业对接,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五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依托五大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升级,加速建设布局合理化、结构高级化、发展集聚化、产业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希望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沈阳经济区的统筹规划,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区域主导产业功能,大力支持新城新市镇建设,促进沈阳经济区整体功能的优化提升。

  加快新城建设 推进沈抚同城

  抚顺市政协主席 张 敏

  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进一步推进沈阳经济区发展和沈抚同城化发展战略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沈抚新城作为沈阳经济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导区、沈抚同城化的重要载体和引擎、抚顺市转型振兴和提速发展的引领工程,抓住新机遇,用好新政策,全面加快建设步伐,顺时应势,既是省委、省政府所期,亦是抚顺人民所盼,大有可为。

  抚顺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借全省之智,集全市之力,聚多方资源和要素,使沈抚新城形成规模,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城市。同时,我们要充分用好国家赋予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和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着力打造国家先进能源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商贸服务业,加快推进沈抚新城的新市镇建设,努力把沈抚新城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现代城市发展的样板区。

  随着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的出台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沈抚新城建设必将增加新的强劲动力、迎来发展建设的新高潮。抚顺市将更加主动地融入经济区,加强与兄弟市的全方位合作,特别是积极接受沈阳中心城市的辐射,以沈抚新城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沈抚同城化进程,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土地流转 优化配置资源

  本溪市政协主席 姚和松

  沈阳经济区在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应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尽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城乡土地关系,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本、资产有序流动。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增强推进土地综合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的紧迫感。建议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纳入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日程,按照“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要求,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拓展空间。结合加快修编沈阳经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县(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紧紧围绕构建“一核、五带、十群”,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提供新的空间。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建立配套制度,完善保障体系,为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完善城市功能 建设滨海城市

  营口市政协主席 王 杰

  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同城化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营口面向大海求发展,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沿河向沿海转变,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变,在近百里海岸线上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了1600平方公里的带形、组团、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沈阳经济区的惟一出海口,营口具有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其发展潜力与发展速度十分明显。在建设大城市的过程中,营口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的规划功能,以更高的标准编制城市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的承载功能,建设和完善水上交通体系、公路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体系和空中交通体系,提高对外交通水平。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打造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的居住功能,把营口建设成为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宜居的海滨城市。要不断提升城市的娱乐旅游服务功能,突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创造最美的休闲娱乐环境。要不断提升和增强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区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的人口集聚功能,优化人口结构,实现城市人口的科学增长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坚持科学转型 实现持续发展

  阜新市政协主席 韩景瑞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其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阜新市是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自2001年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1年至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3%,经济结束了“九五”期间低速发展的局面,实现了快速增长。围绕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新型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培育壮大皮革、液压、新型电子、玛瑙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目标,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5倍,风力发电发展势头迅猛,大唐国际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开工建设,林产品、皮革、液压等重点产业集群正快速发展壮大,全市整体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构筑城镇社保体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提高,民生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使近15万户居民得到安置,12平方公里的矸石山得到彻底改造,海州露天废弃矿坑已建成国家矿山公园,城市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制定规划 推进新城建设

  辽阳市政协主席 尚杰洪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沈阳经济区将全面启动25个1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和8个5万人口以上的新市镇建设,这对推进沈阳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提出建议:

  尽快编制沈阳经济区内新城、新市镇的城镇体系规划,各市都要制定规划,在注重特色的同时,加强各市接合部新市镇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规划研究。

  加强基础建设。沈阳、辽阳、鞍山之间的城际轻轨铁路工程是沈阳经济区的重点项目,应加大推进力度,力争今年内开始启动。还应统一区域内涉及多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标准,并加强指导和协调。

  重视人口聚集。在新城、新市镇要发展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发展小区,确保进城农民有业可就、有房可住。尽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目前进城农民与市民政策待遇不均等问题。

  改革土地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的创新,试行农民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保障制度。

  加大领导力度。成立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开发建设指导组,建立跟踪评估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肖江整理 王雁摄影

  用好先行先试 加速沈铁同城

  铁岭市政协主席 刘以贡

  铁岭与沈阳山水相依、地缘相连、风俗相近、产业相关、经济相系、交通相接、物流相通,在同城化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沈阳经济区步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乘势而上,加速推进沈铁同城化发展进程正逢其时。

  加速推进沈铁同城化发展进程,亟须制定沈铁同城化总体规划,规划沈铁产业带建设、城际连接带新城建设以及交通、信息、科教、旅游、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当前,特别要注重沈铁连接带沈北新区与铁岭的规划统筹;要清理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旧政策,用好国家赋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和沈铁同城化发展的新政策,进一步细化、完善已经出台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要统一市场,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兼顾社会公平、地区公平,惠及百姓,实施利益均衡举措;要改善铁岭融资环境,支持沈铁城际连接带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加快铁岭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要支持铁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两市人力资源共享。

  现阶段,加速推进沈铁同城化发展进程,还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沈铁通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户籍、就业、社保一体化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以期尽早实现沈铁同城化,为沈阳经济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