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张悟本的“茄子论”与“以意为医”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08日14:16
  张悟本的“茄子养生论”之所以风行一时,主要是抓住了人们的意会推演心理———看,锅里的茄子“很吸油”,那么,多吃生茄子就能吸收血液中的脂肪,进而减肥健身。其实,张悟本的“茄子养生论”并不算什么新骗术,不过是古代“以意为医”的翻版而已。

  古代医学认为,袪病少不了医生的创新思维和意念想象,故有“医者意也”之说。典出《后汉书·郭玉传》,郭玉对汉和帝说:“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针用巧,针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得言也。”

  但到后来,“可得解而不得言”的“意”被随意夸大,甚至将“由意达物”等同于“由意治病”、“以意用药”,以致此术在民间神乎其神地流行。比如,遇到吐血者,医者会开出陈墨止血的药方,理由是墨色深,能盖过血色,用其“意”止血除病。再比如秋天外感风寒,医者会在药中加几片梧桐叶,取“一叶知秋”之“意 ”,驱赶病灶。

  史料载,较早对此提出质疑的是宋代苏轼,他在《东坡杂记》中曾举例驳诘,说在乘船遇风凉患者的“丹砂、茯神诸药中,加舵工多年手汗所渍处的舵牙割为末做药引”,或在止汗剂麻黄根节药中,“配上古竹扇为末服之(因竹扇能扇风祛汗)”,堪为笑料。

  民国时,鲁迅父亲周伯宜就遭遇过“以意为医”者,被周作人记在《知堂回忆录》中。说大约乙未年的春天,伯宜公突然狂吐鲜血。家人请来冯姓医生———“穿了古铜色绸缎的夹袍,肥胖的脸总是醉醺醺的”,他说有一种“灵丹”,点在舌头上面,可止吐血。因为“舌乃心之灵苗”,当“灵丹”的红盖过舌头的红时,就像从心里重新长出“灵苗”,寓意摆脱疾病,获得新生。

  不过,周家人生怕“给那唯心的哲学所牺牲的了”,最终没有请教冯医生的“灵丹”,而是“将他送走完事了”。

  1896年10月,患肺结核久治不愈的伯宜公去世,年仅35岁。这促使鲁迅立志学医,准备日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于1902年东渡扶桑学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学校就读。周家兄弟不仅不信中医“医者意也”,鲁迅甚至还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之类极端的话。

  回望今天借媒介、书籍蹿红的张悟本“大师”,其忽悠水平,不知比当年的“冯姓医生”高强多少倍,只可惜,浮躁的社会中少了一些鲁迅式的清醒和拍案而起,故让一根茄子、一把绿豆,乱了人心,误了健康。

  林培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