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高盛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先是遭到美国证监会(SEC)的起诉,后来又接到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发出的传票。
不过这家在华尔街上最负盛名的公司依然不愿意低下其“高贵”的头。FCIC副主席愤怒地指责高盛,称其用10亿页纸的资料来阻挠调查。
显然,这是高盛对FCIC,或者说对外界质疑的一种不屑,甚至是挑衅。
假设FCIC的工作人员够神速,半分钟就可以看完高盛的一张报告,那么10亿页纸,需要951年的时间才能看完。如果FCIC雇佣951个人同时工作,每天不间断工作8小时,则需要24年的时间。若是算上节假日,那么至少要30年的时间才能看完这些资料。
这是高盛的小算盘。表面上看,高盛很配合,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多半是没有用处的,因为高盛很可能压根就不知道那10亿页纸里面包括了什么。他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派人翻阅过这些资料,并且挑选出相关的内容递交给调查小组。
看起来,他们的态度无可指责,实际上他们又非常高明地拖延时间,使得FCIC目前的工作变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既定的时间表,FCIC必须在12月份之前完成对高盛等公司的调查,并向国会提交报告。
不过,这符合高盛的一贯做法。上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客户对于高盛目标的相互冲突深感忧虑》的报道,旋即得到高盛的愤怒指责。还好,高盛发表在公司网站上的申明还没有长到无法读完。不过有意思的是,面对纽约时报的问题,高盛的回答显然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比如,纽约时报问:因沽空贝尔斯登的股票,高盛从中赚取了多少利润?2008年3月贝尔斯登破产时,高盛是否仍然持有贝尔斯登股票的空头部位? 高盛避而不答其是否赚钱,而只是说“2008年3月,我们关于贝尔斯登股票和期权的交易活动是非常均衡的。我们没有方向性头寸,只是正常的双向做市活动。”
而关于华互银行的问题中,高盛却说“我们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申请破产之前的几个月就平仓了我们的看跌期权,我们因为华盛顿互惠银行债券而蒙受的损失远远超出我们因购买信用保护的所得”。
很显然,在贝尔斯登中,高盛应该是赚钱的,否则他们就会以“蒙受损失”来洗白自己。而且通观高盛的申明,我只能说凡是高盛避而不答的,那么就是被点到痛处的。
当然,在华尔街,弱肉强食,赚钱是每一个机构的本能,甚至是使命。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真的是利用市场不对称信息,或者与自己的客户做对手而赚钱,那么再怎么样替自己洗白还是挡不住市场诸多质疑。
如果想耍耍小聪明,以10亿页纸来阻挠调查,那更可耻。(郑晓舟)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