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能发出2000赫至10万赫的多种波长高频超声波,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激活作用。亲近海豚,会改善患儿的情绪。
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角落接受治疗。 供图/东方IC
6月2日,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议暨第6届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会议在京开幕,这是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成立73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学术会议。有关专家提出,
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值得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学科学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
2020年以前 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增长5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
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影响很大。
儿童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青少年网络成瘾、吸毒、违法犯罪,这一令人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也明显存在。
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目前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北京地区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递增
目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以北京市为例,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993年为12.9%,2002年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近5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左右,据估计其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
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 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比较难以发现和诊断,国际上估计大约只有20%的儿童青少年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我国的数字更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目前我国儿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相当缺乏。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指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而美国每4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他呼吁加大对儿童精神障碍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儿童精神疾病学科的投入。
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低、形式化严重。
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突发公共事件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把儿童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
我国普通人群和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不少患有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比如儿童抽动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但在一些医院却常被诊断为耳鼻喉科疾病,误诊率高达70%至80%。
链接 教会孩子六项“生活技能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几种: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不明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孩子更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卑心理。要让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发扬长处,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
3、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因不会调整、控制情绪形成烦恼,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保持心理平衡。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一些孩子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和爱心,这既是交友的必需,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技巧和方法。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重者就会一时冲动骂人、打人、讽刺讥笑。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new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