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曹操墓被质疑 > 曹操墓消息

河南文化遗产丰富 专家称多数因缺少资金留遗憾

来源:东方今报
2010年06月12日10:02

  河南省文化遗产丰富 专家:多数因缺乏资金留遗憾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文

  今天是第五个国家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

  在国家“十一五”确定的100处大遗址中,我省有14处,河南的文化遗产之丰富可以想见,但对于这些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却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资金缺乏,比如管理乏力。

  郑泰森  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新斌  省社科院考古与旅游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没资金,保护只是一句空话

  记者:今天是文化遗产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日子?

  张新斌:文化遗产日起步于河南。2005年11月26日我省举办了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其间龙门石窟免费开放,当日的游客人数超过10万,创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开放以来的一项新纪录。2006年,国家正式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国家文化遗产日”。

  记者:河南的文化遗产很丰富,开发情况怎么样?

  郑泰森:老祖宗给河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这给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留下了非常巨大的闪转腾挪的空间。全省已发现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点3万多处,国有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达140万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0座,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余处。

  记者:在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面,我们是否普遍存在着缺乏资金的问题?比如许昌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二期开发建设迟迟不能上马;南阳汉画馆副馆长曹新洲告诉我,虽然南阳汉画馆是最大的汉画像石陈列馆,有汉画像石1000余块,但只能把这些汉画像石简单地陈列一下,不能更好地展示,游人稀少,这都跟资金有关。

  张新斌:遗址是国家和全民的财产,需要各级政府承担保护责任。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除非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一般对大遗址保护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文物保护资金短缺在全国都很普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使部分濒临毁坏的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但是,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仍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资金短缺始终制约着文物保护工作。

  没有资金,规划只能悬着,保护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来保护商城遗址存在一定困难。

  ●谁为遗产保护减轻负担?民间力量

  记者:文化遗址和一个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张新斌: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规划好一块地,可以带动几百亩土地升值,而建设一个遗址公园,则可以让整个城市升值;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可以服务一个城市几十年,而保护好一处遗址,可以让一个城市受益上百年、上千年。

  记者:河南文物保护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环境差、重开发、轻保护,申遗时不得不大量拆迁。

  拿殷墟遗址来说,它离市区非常近,遗址上村庄和企业比较多,整治难度非常大,把景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全部搬迁很不现实。在殷墟申遗所花费的资金中,除了编写文件用了200万元外,近亿元资金都用在了违章建筑的拆迁上,真正用于文物保护的仅有两三千万元。

  张新斌:包袱之所以重,是因为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上,政府没把民间保护力量考虑进去。尽管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但投入还是少。还有,由于地方政府有些急功近利,在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与文物的保护之间存在冲突时,政府会倾向于地产开发和项目建设。

  ●为了保护而保护,是封闭

  记者: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还存在不少矛盾。

  张新斌:一提起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有人会把保护与开发混为一谈,认为开发就是保护,保护也就是为了开发,反正就是一回事。但实际不是一回事,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同等重要,保护是基础,开发是目标。

  尽管文化遗产保护提了几十年,但在有些地方,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么是过度开发,有水快流,要么是过度保护。

  像登封的汉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物,只有河南和四川有,但汉阙被长期封闭起来,放置汉阙的亭子封得很严,一般人看不到。我们每去一次,都要感叹一番:这就是所谓的为了保护而保护!

  这种情况在河南很多,因此在合理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文化资源≠文化资本

  记者:在文化遗址的保护方面有什么建议?

  张新斌:保护遗址是保护城市旅游的最大“卖点”,就是保护河南的“金饭碗”。对于文物保护资金的缺口问题,吸纳民间资本参与保护是可行之策。民间资本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外已非常普遍,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政府应在保护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机制,构筑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体系,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记者: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有什么建议?

  张新斌:我们首先要明确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属于公众所有。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更好地契合,比如,要让河南的文化遗产走向海外,形成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像少林文化、少林武术,在海内外很有知名度,有很多人热爱,但中原文化不仅仅是少林文化和少林武术,我们应该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把中原文化系统整理出来,走出去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河南体验中原文化。

  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河南是中华文化圣地的核心区,虽然中华文化在陕西、山西、山东等几个省份中都有体现,但河南是核心地区,全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不论是5000年还是3000年,河南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海外游客要想体验正宗的中华文化,必须到河南来。

  郑泰森:文化资源只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转变为文化资本。目前,河南的文化资本暂处薄弱状态。发展文化产业要从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估,并在“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过程中施以“炼金术”。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