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周济从班长到工程院长 教授赞其为经典案例(图)

来源:国际在线
2010年06月12日10:32
资料图片: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从高中班长到中国工程院院长—— 领导学上的经典案例

  昨日(11日),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消息公布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第一时间撰文剖析周济的从政之路,称其是“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陈海春曾与周济共事多年。

  早年,两人同属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后来,在周济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和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时,陈海春是公司办公室主任。此后,在周济任校长和教育部部长时,两人工作接触甚多。

  去年,陈海春在周济被免去教育部部长职务的半个月后,专门撰文讲述了他与周济交往的一些事。

  从政之路:

  从班长到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担任“领导职务”由来已久。

  陈海春说,周济在高中时就担任过班长和校团委副书记。在清华大学时,他担任班团支部书记。

  1970年,周济从清华大学毕业,奔赴高中时就定下的方向——新疆。在新疆8年,他做过校办工厂厂长。陈海春认为,周济在这几年间“从抓革命到促生产,得到了锻炼”。

  1980年,周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系学习。他在美留学时,出任“纽约布法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在这个位置上,他接触到了一些不简单的人。陈海春在昨日的博客中透露,周济后来曾说,他受益于这个职位。

  回国后,周济认为,“大的事业要有大的团队”。陈海春剖析说:“他对外大联合、对内大团结,把一个原本是机械学院比较边缘化的教研室,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迅速变成学院乃至学校最有活力和实力的单位。”就这样,周济的才能显露。

  1984年起,周济历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校长,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工作之道:

  以商量的口吻与人交往

  周济在教育部工作期间,陈海春曾被借调过去。

  期间,教育部的人告诉陈海春,周济在做普通教师和学校领导时也常去教育部汇报工作,“有时几天来一次”。他们有时碰到周济,会问:“怎么还在北京?”周济总是笑着说:“我回了趟学校,又来了。”

  “他是个大教授,但没有大教授的架子;当了部长,也对当年关照过他的下属表示谢意”。

  陈海春见过周济的父母,一位是非常精明的老大爷,一位是非常豪爽的老太太。“周济的性格兼得父母的滋养”。

  2004年,陈海春被借到教育部参与起草文件,这是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文件的起草以教育部为主,其他部委参与。陈海春回忆说,其他部委参与起草的人,年龄一般都比周济小,但周济对他们非常客气,“以商量的口吻交往”。

  成功转型:

  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陈海春说,他在周济身边工作期间,周济时常提起他在清华大学的经历。

  一天,陈海春陪周济出差在路上闲聊,周问陈:“为什么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少人都发展得很好?”

  周告诉陈,发展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有一个标准口号:“听话,出活。”

  “听话,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听进去;出活,就是要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周济出任教育部部长后,在一次司局长会议上专门把“听话、出活”作为对下属的要求。

  10年前,周济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岗位上离任当晚,把陈海春等几位身边工作人员找了过去,从头到尾认真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战略规划(2001—2020年)》梳理了一遍。

  在不少人眼里,周济是个“工作狂”,就像一个“永动机”,从来不知疲倦。他从国外回来不倒时差就开会;他任教育部部长期间,教育部9楼的灯光从来都是整栋楼中最后熄灭的楼层。

  陈海春回忆,当年暑假,已不是校长的周济专门到学校的暑期工作会议上详细讲解规划的制定情况。陈海春当时不理解周济为什么要那样做,“现在看来,那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从专业工作者成长为管理工作者……”周济出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之际,陈海春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授《现代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课程。陈海春把周济作为“ 领导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引入了自己的课堂。见习记者 朱建华(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