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人民币升值面临各方压力 > 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消息

于祖尧:汇率制度改革必须维护货币主权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12日14:19
  眼下这场战后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存在许多变数。正当人们进行反思,总结危机的经验教训时,美国却不断掀起贸易战、汇率战的恶浪,矛头首先指向曾向它伸出救援之手的中国。其故伎之一,就是把中美贸易失衡归罪于中国,压人民币大幅升值,实行人民币汇率完全市场化、自由化,企图一箭双雕:既能使奥巴马政府摆脱政治经济困境,又能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白宫和国会山的政客们这个如意算盘注定是要落空的。

  一、“货币主权”不容侵犯

  “货币主权”是国际经贸关系中通行的公认的准则。所谓“货币主权”,就是通过货币实现的国家利益。货币具有主权的属性和特点,是由货币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货币特别是纸币问世以来就属于国家主权范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完全超国家主权的世界货币。货币本身就是由一国政府强制发行的、体现国家利益和意志的、在国家疆界范围流通的交易工具。“货币主权”涵盖币种、货币发行权、币值、汇率、储备等诸多事项。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制定相关货币法,并监督实施。各国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依法行使本国“货币主权”,任何国别的货币都享有不容侵犯的主权。

  在近代经济史上,试图创建一种能完全取代主权货币的世界货币的先哲,不乏其人。尽管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存在诸种弊端,但是,目前并不具备创建“普世”币种的客观条件。当前,美元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但它依然是“主权货币”,绝非超主权的币种。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趁机把美元推上霸主地位,谋取本国私利。例如,利用美元发行权,向世界其他国家强征铸币税;利用美元汇率变化转嫁美国经济财政危机;左右国际市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利用美元干涉别国内政,等等。如今,作为货币的美元,功能已经蜕变。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表明,时下它除了直接加快美元印钞机运转之外,还在干涉别国“货币主权”。

  我们强调“货币主权”不容侵犯,与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并不矛盾。货币主权和币值(包括汇率)的关系,同商品所有权和商品价格的关系一样,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不可互相替代、相互否定。货币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一旦进入市场,就要受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绝不是对“货币主权”的否定和替代。相反,必须以承认“货币主权”、实现“货币主权”为前提。当然,市场和市场机制对“货币主权”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欧元的发行和一些自由贸易区内采用某种结算货币就表明,“货币主权”在本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自愿的情况下,是可以部分让渡和有所限制的。但这与美国干涉别国货币主权,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运用法律和行政办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各国维护和实现货币主权的两种必要手段。这两种手段也是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在市场博弈中,政府应当交替使用两手,防范别国侵犯主权。如果放弃“货币主权”,听任别国摆布,必然遭致灾难性后果。

  二、按美国设计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世界上很少有成功的先例

  几十年来,不少国家先后对本国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改革潮流。经济改革有失败的,有倒退的,有停顿的,成功的先例十分罕见。俄罗斯按照美国智囊设计的私有化、自由化的改革方案,以美国经济模式为样板,采用一步到位的快速“休克疗法”,对包括汇率在内的旧体制进行一揽子改革。其结果,造成俄罗斯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财政破产,卢布大幅贬值,俄罗斯经济一度陷入一片混乱和极度困难之中。这种改革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打两个卫国战争,俄国经济整整倒退了20年,至今还未完全摆脱灾难的阴影。俄罗斯的经历表明,把“改革主权”拱手让给外国,“货币主权”最终必然丧失殆尽。

  在现代货币史上,西方大国也有类似的汇改经历。有的国家屈从于美国的压力,把汇改的主权拱手让给自己的盟主美国,换来的却是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汇率骤然升高,出口随之下降,经济落入了本币升值的陷阱。然而,美国却大收渔人之利。日本经济在上世纪曾经历过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期。1959年到1985年,GDP增长了近20倍,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16%,出口额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由3.08%上升到9.63%,日资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昔日的“小伙计”大有“收购”美国之势,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了挑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日本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秘密开会,达成了所谓“广场协议”,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下调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以解决美国对外贸易赤字,胁迫日元升值。“广场协议”签署后,五国联手大量抛售美元,引起市场抛售美元狂潮,美元汇率大幅下挫,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9月1日,1美元兑日元为1:250上下,三个月后,跌到1:152;1987年,达到1:124。1988年与1985年相比,日元升值86.1%。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锐减,失业率上升。素以“贸易立国”的日本从此进入了长期停滞、衰退。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年均增长降到1.75%,居民消费的增长下降到0.6%。日本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广场协议”提供了美国干预发达国家汇改的例证。 发展中国家汇改也难逃美国干预的厄运。上世纪末,美国炮制了所谓“华盛顿共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按照新自由主义全面私有化、市场化、自由放任的主张改革经济体制。不少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巴西、印尼等,深受其害。

  翻开战后世界经济史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金融改革的背后,都有美国的操纵。而且,只要美国插手,改革必然落入美国设置的陷阱。美国拉着“改革”的大旗,通过“改革”推行经济殖民主义,把别国纳入美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维持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三、中国汇制改革选择了稳健渐进的战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近30年来,我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进行汇改,成效显著,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国家汇改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事实证明,汇改采取稳中求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方针,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避免汇改引起强烈的震荡和经济秩序的混乱。这是一条代价小、成本低、收效大的改革途径。

  各国汇制改革,主要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根据和指导,推行全盘私有化、市场化、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汇改政策上的主张是:无条件开放资本市场;在实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同时,允许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取消政府对汇率的管制,允许汇率盯住美元,随市场自由浮动;允许外币自由流通,买卖自由;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独家经营外汇,放开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业,实行商业银行私有化等。另一种类型的汇制改革,则是从本国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市场化程度出发,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采取稳中渐进的战略,首先为汇改创造必不可少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整顿经济秩序,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放宽外汇管制,实行鼓励出口创汇和外汇留成制度。经过汇率双轨制逐步过渡,最终形成有监督和管理的、可调控的、盯住一揽子货币的、随市场行情变化的浮动汇率制。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大体上是按照这条思路推进的。经过30余年艰难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建成,经济运行已经转上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轨道。我国汇改的进展,不仅表现在汇率形成机制正在发生变化,而且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大幅上升。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21%。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