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文艺须承担社会责任 精品要为人民而生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6月13日08:28
  中广网北京6月13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8分报道,昨天(12日)《新闻纵横》节目播出专题:“电视相亲节目泛滥荧屏,嘉宾造假、内容低俗,价值迷失,饮鸩止渴何时休?”节目播出后听众反响强烈。听众们认为,电视节目内容低俗化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媒体对受众需求的错误认识、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

  文艺精品的生命,是在人民和生活中。而眼下,低俗化的电视节目则大大偏离了大众的生活。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廖文”的评论就认为,衡量文艺精品的根本标准,就是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

  而且,市场恰恰是精品的试金石,越是精品,越是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偏离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总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以及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同时又弘扬正气的时代精品?

  宝马女、富二代、小老板、猥琐男。近期的相亲节目、情感节目成了创造雷人雷语的温床。而伴随着所谓的雷人雷语,是群众对于精品节目的呼唤。

  衡量文艺精品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为“廖文”的评论中写道:“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是衡量精品的根本标准。”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朱煦:用人民需要、满意、欢迎来衡量精品,我们会发现记忆中的,比如《话说长江》、《渴望》等曾经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的很多美好、健康、向上纯洁的内容,的确像快乐的天堂。人民不需要恶俗的,有利益诱惑的,甚至产生不当利益收获的(文艺节目)。

  在采访中,朱煦认为,之所以一些低俗的文艺作品得以大行其道,是因为这些作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和点击率,放弃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担当,而以为收视率高的必定是群众所需要的。

  朱煦:一类自以为是精品的文艺作品放弃了社会责任,而这种放弃的社会责任,在客观上引导受众更多地感观的刺激,而少了思考。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