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贾楠)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江西万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14日被授牌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至此,我国被批准为GIAHS保护试点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达到3个。
据介绍,云南哈尼梯田分布于哀牢山脉中下段的红河流域,距今约1300年历史,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共构”的独特生态景观,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在长期耕作过程中,红河哈尼族产生了大量与稻谷有关的礼仪、祭祀及节庆活动,如梯田农事历法、三大农耕节日和《哈尼多声部音乐》《哈尼族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以及众多口传民间知识。
江西万年位于鄱阳湖东南岸,据测定为世界上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地之一。在距万年不远的地方仍存有目前发现的分布最北的东乡野生稻,而原产于万年县的万年贡米是带有显著野生稻特性的原始栽培稻品种,从而在该区域形成“野生稻——人工驯化——过渡到万年贡米——发展为目前栽培稻”这一水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在长期农业生产中,万年人围绕稻谷派生出清明果、青稿果等多种产品,更创造出耘禾歌、南溪跳脚龙灯、乐安河流域“哭、嫁、吟、唱”等文化艺术形式。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资料图) 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闵庆文表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保护文化来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一般文化遗产不同,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在保护过程中,既要对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物种等遗传资源进行保护,也要让当地经济有所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提高。
此次授牌仪式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当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卢良恕、任继周、张子仪等38位专家接受聘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主办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网”也于当日开通。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实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的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础。2005年4月,我国浙江青田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成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资料图)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资料图)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