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非合作加快非洲发展 批评声音有失公允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5日15:31
  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张正富 徐兴堂)前乌干达驻华大使菲利普·伊德罗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非经济合作正逐步改善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而关于“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等言论则是基于“冷战思维”的偏见。

  伊德罗2005年从驻华大使卸任后,参与了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中国在非洲”研究项目。“这是一个由非洲人发起、开展,运用非洲思维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弄清日益紧密的非中经济关系给非洲国家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他说。

  据伊德罗介绍,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经济发展同中国经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我们发现,只要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非洲的经济增长也随之加快;反之亦然。这说明,非中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非洲国家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加强同中国的联系。”他说。

  近年来,中非经贸往来不断加深,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后的十年,不管是双边贸易还是投资额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非贸易于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扩大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总额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中非贸易将有望回到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也在加快。2001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只有5000万美元,2009年全年实际投资突破10亿美元。

  “中国在非洲”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同中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的非洲国家,在国民收入、居民购买力、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改善。一方面,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快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物美价廉的商品让更多的非洲人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伊德罗说,所谓的“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有失公允。“他们没有看到,中国公司在非洲铺路,修桥,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铺设电信光缆,成立制造企业。这些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还降低了当地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

  此外,正如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今年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只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而欧洲和美国都占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十六分之一,这一比例比美国和欧洲低得多。

  伊德罗指出,同样是在非洲采购、开采石油,中国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不同。他说:“中国在非洲购买或开采石油的合同中大都包含向非方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条款,而发达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不再直接支持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了。”

  在伊德罗看来,中国同非洲的经贸合作之所以能够给当地带来如此明显的积极效果,是因为中国在其发展理念中始终关注经济增长这一话题。

  他说:“在中国,发展经济是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在非洲国家更是如此。此外,中国经历了从贫困到富强的发展道路,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都有值得非洲国家认真学习的重要经验,如农业方面,我们正在加快学习中国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技术与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伊德罗认为,中非经济关系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中国在非洲的很多投资项目喜欢使用中国工人。此外,非洲国家在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时候大都各自为战,缺乏一个统一的政策与战略,这会带来发展不均、效率不高等问题。

  “非中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也只是最近十年的事情,这一关系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们认为,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目前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伊德罗说。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