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端午节 > 端午节评论

端午节再引屈原故里之争 地方为面子官员求位置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6月16日01:01

  《新闻1+1》2010年6月15日完成台本

  ——被“劫持”的历史名人!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在清朝的时候,襄阳人顾嘉蘅到南阳去做知府,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两个地方在争到底哪一个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为了平息这个争论,他写下了一幅对联,其中一句是“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诸葛亮对这个问题是不会在意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现在荆州开始跟秭归争抢到底谁是屈原的故乡,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比历史学家还在乎这个问题呢?

  (播放短片)

  解说:

  又闻艾叶香,又到端午节。然而与今年端午节相伴的不仅仅有粽子和世界杯,还有硝烟味十足的口水大战,屈原究竟是哪里人,端午究竟该纪念谁,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些如期而至的争论,其激烈程度大有升级趋势。

  同期:

  今天第一是端午,纪念(屈原)。第二,是对他一生的总结。第三,是招他的魂魄回到秭归。

  解说:

  在湖北秭归,屈氏后裔在屈原寺祭祀,龙州径渡,龙州招魂祭屈原是每年端午节的惯例。在秭归人眼中,屈原出生在秭归县乐平里村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离秭归不远,同属湖北省的荆州江陵,同样以屈原故里自居,并进行大规模祭祀仪式的行为,让这里的人们愤愤不平。

  就在今年端午节来临前,荆州人已经在网络发帖,狂争博引,为荆州才是屈原故乡这一论点摇旗呐喊。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时,说起其籍贯必提秭归,谈到其此死,必提汨罗,而屈原的真正出生地——江陵却被有意无意地淡漠了,今后这种现象比讲得到改观。每一个荆州人也无法容忍这个错误一再重复。

  在民间,除了人们对屈原的祖籍问题争论不休,端午节究竟纪念谁的争论也从未间断。今年此命题政变的双方,一边是历史名城秭归,一边是素有天堂美名的苏州。争论的内容一方认为端午节纪念屈原毋庸置疑,而另一方则宣称端午节应该纪念的是伍子胥。

  郑承志(湖北省秭归县党校副研究员):

  因为屈原是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因此他的家乡的人们对于这一点格外地重视。

  解说:

  然而江苏省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戈春源教授却并不认同该观点,他是端午起源于苏州这一说法的忠实支持者。他认为,端午节最早济南的人是被奸臣陷害而自刎的伍子胥。端午节本来是为了辟邪祈福,然而众说纷纭,针尖麦芒的争论却给了端午不能承受之重。端午节归属之争是当下中国各地文化争夺战中的一例,而在6月12号世界遗产日这一天,在河南安阳曹操高陵重新进行了现场挖掘,更是如火如荼,把文化遗产的开发阵势更推进了一步。

  6月12日新闻:

  备受关注的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考古今天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考古人员在高陵当中发现的一批珍贵的文物。

  解说:

  考古人员在墓室里又发现了文字清晰的石牌,首次出现有关“盾”的文字。

  潘伟斌(河南省文化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下一步工作是对出土的东西进行整理,对文物进行修复,然后对2号墓,包括1号墓还要进行进一步发掘。

  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要对曹操高陵进一步地进行保护,建立遗址博物馆。

  解说:

  今年年初,曹操高陵身份确认及不到半年的时间,对曹操高陵的重新挖掘就付诸实施。而在曹操高陵西高穴村所在地,各位旅游开发行为早已蠢蠢欲动。在西高穴村,卖曹操诗画的小摊,卖曹操纪念品的小店一应俱全,甚至有村民卖起来曹操牌凉皮。村民们对曹操高陵的开发也是充满期待。还有专家通过安阳旅游业基数和旅游构成测算得出,曹操墓或能给当地每年带来超过4个亿的收入。安阳政府表示,安阳将把曹操高陵建成一个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和文物保护基地。安阳当地在前期征地修路方面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陈中武(安阳市市长助理):

  曹操的封地是在邺城,是曹魏文化的依存,包括铜雀台的遗址,留下来的遗址,所以这一块对于曹魏文化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开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解说:

  然而,就在河南安阳当地对曹操墓的未来勾画宏伟蓝图时,一周前,在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了对帝王陵墓发掘冲动的担忧,重申的国家文化局对主动挖掘帝王陵墓的坚决否定态度。并强调考古界要去除浮躁,千万不要为可能愈演愈烈的帝王陵墓经济学推波助澜。

  主持人:

  首先,王教授在端午节快到到来的时候,我们传统中已经形成了在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屈原,现在却遭遇了很多问号,您怎么看?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仅仅从学术的角度,有人提出一些争论或者异议,这无可厚非,这没什么。我们今天看到可能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观点之争,其实我们看到表面上的学术观点之争的背后,可能是对经济发展的那种浮躁,那种急功近利的那种背后推动。我觉得对这种背后推动,我们今天必须要去反思,不然的话,所有的文化现象最后可能都在你争我抢之中彻底变味,以文化为名的各种行动,最后变得很没有文化。

  主持人:

  我现在觉得,学术之争可能争得不够,但是产业之争争得有点过分了。过去我们看历史上,在30年代的时候,郭沫若他们那一波就已经争过一轮了,比如说曹雪芹到底是哪儿的人,众说纷纭。为什么当时没有争成,现在反倒由地方政府牵头打一场口水仗,什么原因?

  王锡锌:

  可能当时的确是一种学术的观点、派别之争,我觉得文化的争论恰好应该在这个层面上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但是今天我们知道,表面上的文化之争其实看起来是争名,但实际上是在争利。包括很多地方都是要在这种争名的背后来算所谓的经济账,有的算得更直截了当。所以在这样一个问题下,如果我们关注的都是争利,地方政府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冲动下,要么是在幕后作为强劲的推手,要么直接就跑到前台。

  主持人:

  比如某些地方政府说,我争的不是利,我争的就是名,因为我们争的就是赵云,您为什么偏说他们争的是利?

  王锡锌:

  当然说是会有。其实我们会看,说的争名还是争利,并不是一种推测。比如我举个例子来看,我们都说老子,距今大概是2580多年的所谓郸城,所以在安徽的涡阳老子的故里,当时这个名是他的,没问题。可是他一个大手笔出来,一个贫困县投资12个亿打造一个所谓的老子文化园。老子如果在地下有灵,他非得吓得坐起来。另外,老子故里本身已经定了但很多地方比如河南、甘肃又争来争去,老子本身强调的是不争的,不争,所以大家都在争这些,可能会说我是文化。但它真正把握了老子的文化吗?

  主持人:

  王教授,刚才我们说的是曹雪芹、老子,包括屈原,这都是文化上的名人,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尊敬,去争抢,如果值得的话。现在出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西门庆这样文化上并不是很正面的人物也在争抢,您觉得从这个现象里面能看到什么?

  王锡锌:

  我觉得有名人的,真正正面的名人就是争那个,如果实在没有,就算是臭名也是一个名。如果为了这种提升所谓的地方知名度,然后以这个搭台来招商引资,来扩大它的名气,可能它病急乱投医,能抓到一个。其实它背后我觉得还是浮躁,那种急功近利,甚至已经到了一种,像有些人说的,触碰到道德的底线了。

  主持人:

  我大学的专业学的是历史,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们有一位历史老师这么跟我们说,西方国家、欧洲国家对于这些名人故里,他们也有一番争抢,但是他们怎么争抢呢?比如欧洲的一位音乐他,他在很多国家生活过,他们在争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对这个名人的生活遗迹保存得最多,最完善这样他们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各方面的游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对我们有点启示呢?《新闻1+1》,稍后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距离宋代理学家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还有4个多月,但是福建省尤溪县、建阳市和武夷山市以及江西省婺源市。这两省四地,这几天却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他们争夺的是为一代大儒朱熹做寿的资格。

  登录到两省四地的政府网站,他们都把朱熹作为了当地了形象代言人,并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就是朱熹的故里,让人咋舌的是,两省四地的“寿礼”加起来多达40多亿元。事实上,争抢名人故里公众已经是见怪不怪,由于地方政府的复杂心态,争夺传统文化遗产的闹剧不断上演,他们争着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争着巨资修建故里。历史名人的出生、葬地、行游之地,也都有可能成为各地争夺的理由。

  比如三国人物诸葛亮做过农活的躬耕地,和南阳和湖北襄阳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上个月初,电视剧新《三国》首播,更给这个争端火上浇了一瓢油。因剧中第32集说,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而引起的南阳的强烈不满。甚至有网友在南阳我卧龙岗前砸掉电视机,抵制收看新《三国》,他们还找来了30名小学生,拉起调幅,齐声朗诵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同样也是一位三国人物,赵云最近也被卷入了另一场故里争夺战。

  临城县村民:

  赵云,我最初认为赵云是正定,我小的时候是这么个印象。现在又说是临城,我也闹不清。

  省正定县居民:

  多少年都是说赵云是正定的,怎么又成了别处了。

  解说:

  河北正定的老百姓搞不懂,这正定县多少年来都被认可为赵云的故里,如今为何冒出一个河北的临城县,也说自己是赵云故里。正定人觉得临城县是堵门骂阵,欺人太甚,并斗志昂扬地喊出了“捍山易,捍赵云故里难”的口号。而作为河北正定的对手,河北临城县,这个默默无闻的贫困县城对于自己争夺赵云故里的初衷也丝毫不加避讳地承认其中的经济效益原因。

  路焕京(临城县赵云文化研究会会长):

  你说是正定人是临城人,没有意义,关键你有个平台,怎么接上赵云文化,然后有一些设施,对旅游肯定是有利的。人多了,解决就提升了。要是单纯地说就是哪个地方的人,我觉得意义不大,关键你得怎么运作。

  解说:

  大手笔的运作正在实施,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当地仅一个赵云文化主题公园就预计要投资一个亿,如今像临城一样,还有湖南岳阳,安徽庐江、南陵,他们争夺的是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二乔故居。他们各自迷信有墓地即故里的奇怪逻辑,都寻找出了本地的二乔墓地,使得二乔竟分葬于三地。再比如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为争夺诗仙李白的故乡也是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一睹诉诸到了国家工商总局,还计划动用法律手段,上法庭解决。

  如今,在各地不断上演的名人故里抢夺大战可谓是五花八门,热闹之中,更有甚者乱抓一把,还抢起了西门庆故里,真有文化要上,没文化创造文化也要上。

  解说员:

  这个就是当时西门庆与潘金莲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解说:

  名人故里经济甚嚣尘上,现实版的闹剧看完一幕又上演一幕,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对于那写沉默不语的历史名人,他们更像一个令人打扮的小姑娘,被肆意诠释,也像是长生不老的唐僧肉,谁都可以咬上一口。但是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真相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历史态度,而今天我们上演的又会成为明天什么样的历史记录呢?

  主持人:

  如果市场经济可以比作一个战场的话,你非得拼出一个你死我活,文化应该是共赢的,这是我们共同的财产。为什么有些地方它不能做大家共享这个资源,非要争呢?

  王锡锌:

  在这里,如果真正的能去理解文化,它的共享性、共有性、公共性的话,大家主要的不是去抢,关注的不是去抢了,现在这里恰好是把文化当作了一种地方的一个仅仅是一种敲门砖。拿到它以后,我再去不停地去打扮它,把它作为一个平台,去为本地的经济和利益发展。所以这时候才出了抢。抢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权力,地方政府的官员,他们用手中的权力,因为有了政绩的冲动。本质上面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地方权力和商业利益的合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真相是什么不重要,名人在哪里不重要,我可以把它劫持过来。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引入一个声音,我们听听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先生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

  我认为一个历史,一个城市,或者一块土地,产生的一个历史的名人,最重要的是土地的精神的一种体现,它的价值主要还是精神的精神,如果政府要是参与的话,还是要引导一种精神的转动,让它能够转下去,而不是和经济直接挂钩。

  我想当前这个现象,还是跟我们当前社会的拜金主义有一个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无论什么事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的话,什么糟糕的事情都可能会出来,文化的价值主要还是它精神的价值。因为我们有些文化是不能拿钱来买卖的,如果要是都把它放在金钱里面,我觉得反而对文化是一个破坏,这个文化一定会被低俗化、庸俗化,会对我们文化造成一个破坏。

  好像文化只有它能够赚钱,或者是能够赚到钱它才是有用的,不知道文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文化真正的价值,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讲了,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于任何一块土地上,它产生一个历史的名人,也就是这块土地的精神和灵魂。我们应该让这个精神和灵魂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做的事情,而不是拿它赚钱。实际上我们这些年,我觉得搞文化产业是搞得非常好的,而且是搞得很成功的。但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化是两码事,文化产业是我们20世纪以一个新兴的,一个现代的经营性的企业,这段时间很多国家都很成功,我们这几年做得也卓有成效。特别是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产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还有一种片面的理解,一种片面的提法,就是文化产业化。产业化就是把很多不能被商业化的,或者不能进入市场的,不能拿来赚钱的也拿来赚钱。

  主持人:

  这是冯先生的看法。王教授我不知道你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了没有,和各地的争抢名人故居的一个完全相反的一股趋势,就是各地在旧城改造的时候,毫不留情地就拆名人的故居,你怎么看这两相对比,到底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王锡锌:

  这恰好印证了,争名其实是虚,争利是实。因此只要能够有利在前,名和不名,真正要去保护的名人的要素,其实跟不在乎了。

  主持人:

  真的假的无所谓了。

  王锡锌:

  无所谓。我觉得刚才冯骥才讲得很对,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就是精神,我们今天真正在好像争抢名人,争抢各种各样的故里,看起来很热闹,但是真正缺的就是对那种精神文化的把握。

  举个例子,几年前在河北巩义杜甫故乡,诗圣的故乡,为了所谓的打造杜甫的故里,结果当地的村子四次搬迁,周围的村民就杜甫今天的邻居,不得不为了故里的再造而搬迁。要记住,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文化的精神恰好与他的做法,与今天的做法相反了。我们今天打着文化的名义,有的商人得的票子,官员得了位置,一些地方得了面子,可是真正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如果不能从这种综合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精神,文化说是名片,其实是“名骗”。

  主持人:

  文化的里子又是什么?

  我们刚才说争抢,其实争抢没问题,你可以争论,但是没有必要争抢,这是从学术上。如果真是争抢的话,你做得好,我比你做得更好,我们一起去争,争的是怎么去做的更好,也是好事。

  王锡锌:

  没错。就像你刚才提到,在国外,如果大家来争抢的话,我们比谁保护得好,谁共享得好,谁真正把那种精神弘扬得好。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政府的角色,我觉得民间去争去论,这个很正常。

  主持人:

  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

  王锡锌:

  我觉得地方政府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作用,我们想在国外,比如在英国,也有很多地方都标榜自己是莎士比亚的居住地,游历地,这时候政府可能会提醒那些地方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你们需要注意。有一个社会的机构,比如莎士比亚的认证中心,它认证的才行。这时候政府在这里,其实我觉得恰好我去政治化,去权力化,让民众能够去讨论,这时候文化的精神才能够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