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杜争华)6月16日,法库县法库镇蛇山沟村6000亩果树枝繁叶茂,一片葱郁。“龙宝果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许壮告诉记者:全社年产水果近500万公斤,产品注册“龙宝”商标,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远销省内外。“今年咱们还联手沈阳金建招标公司等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入社,先后建起牛场、鹿场、土鸡场、酒厂和餐饮山庄,合作社的路越走越宽了!”
从承包到户的单打独斗,到自愿联合捆到一起闯荡市场,沈阳农民趟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据统计,到今年一季度,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973家。入社成员6.3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5.6万户;合作社成员出资额为11.5亿元,年经营收入17.2亿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10361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232元。
农民自己领办成主体 在合作社起步之初,多是村干部领办,甚至有行政命令的痕迹。如今,经历了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有经验有能力的农民经营大户成为“领军人物”。在全市的合作社中,村干部领办的仅占9%,各类农村生产经营大户领办的已占到86%。合作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合作区域与范围也不断扩大,甚至出现跨乡镇甚至跨县(市)的合作。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广盛源肉牛合作社,与于洪区的沈阳绿丰公司联手,建设高标准出口肉牛基地,今年已出栏优质肉牛2000头,全部销往中东地区。
“品牌化”代替“大路货” 合作的农民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涉及粮食、家禽、林果、蔬菜、花卉、水产等10多个门类100多个种养品种。
品牌是产品的生命。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61家;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28家;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3家;有商标注册的138家。寒富苹果、华征渔业、公主屯鸡蛋、恒隆花卉、金海花生等已逐渐成为区域名牌。
从摆地摊到进超市 农产品历来被认为是地摊货或农贸市场的“宠儿”。如今,在市农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已直接进入城市大中型超市。目前,全市与超市或流通企业建立产销对接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3家,通过超市或流通企业销售产品总金额达9798万元;有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了37场次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及洽谈会,交易额达1260万元。
合作社要长成大企业 今年,全市涌现出20多家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运作较规范的重点专业合作社。如新民市新星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与32家鸡蛋购销大户建立起长期合作的业务关系,每天至少要向外销售鲜蛋160多吨,年经营收入达1.5亿元。苏家屯永乐温室葡萄专业合作社,年生产优质葡萄150吨,仅此一项占全乡农民人均收入的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