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上课前,大三女生石秀琴都会交待母亲一上午的任务:“把这几件衣服洗一下,把那些地方打扫一下……”课间10分钟,石秀琴总是雷打不动地回到家中,看一眼后,迅速返回课堂。
石秀琴并不是一个习惯指使别人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把妈妈拴在家里,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到处乱跑,我才有心思上课。”
在安徽师范大学,石秀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她寻母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芜湖市,很多人才知道,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一直带着患病的母亲在校园里生活,用爱守护着母亲残缺的人生。
石秀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母亲在她不到3岁时就患上了精神病。小时候,她总是幻想着父亲有一天会回家,母亲的病也会痊愈,可这些始终是个幻影。
自从懂事以来,石秀琴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帮着奶奶做家务、干农活,照料母亲和弟弟。
“农村孩子,上学才有出路。”因为家庭贫困,多次面临辍学困境,石秀琴却不肯放弃“大学梦”。为了省掉书本费,她就用别人的旧课本;为了一顿免费早餐,她就在学校食堂打工;为了照顾家里,她舍弃重点高中,选择一所离家近的普通高中……
2007年,石秀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可就在她满怀信心憧憬未来之际,命运又给了她沉痛的一击:奶奶不幸去世,家里仅有的两间平房意外地焚为灰烬。弟弟在外地打工,母亲无人照看,怎么办?
石秀琴决定,“带着妈妈上大学”。就这样,在学校教工宿舍区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母女俩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了交付房租、补贴家用,石秀琴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做兼职。一周里,她有5个晚上奔波在家教的路上;寒暑假期间,她在超市做理货员,一个夜班就是9个小时,回到家中已是天亮。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还能应付,石秀琴最伤脑筋的就是母亲的病情。平日里,母亲免不了“小闹”一番,大半夜唱起黄梅戏,左邻右舍被扰,石秀琴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春季里,母亲病情加剧,熟睡中的石秀琴常常被母亲打醒,每次醒来,石秀琴拼命地哄着母亲,看着她不要出事,直到母亲累了、困了。
“这些,我早已适应。”石秀琴说,“最担心的,还是妈妈的安全,生怕她走丢了。”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石秀琴回来发现母亲不在家中,时间已经过了23时,惊慌失措的她跑到母亲常去的地方寻找,但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都没有发现母亲的踪影。
“走到一个个十字路口时,我根本不知道该转向哪里,只能闭着眼走下去。”此后的40天里,她跑遍了芜湖的大街小巷,拿着母亲的照片,挨家挨户地询问别人,“有没有见过我的母亲”。国庆假期,她只身一人到南京、杭州等地寻找,可母亲依然没有下落。
一个月过去了,石秀琴的新鞋已经被磨破,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这期间,也有芜湖市民打来电话,说看到过她的母亲,可每次等她赶过去时发现,那已是几天前的事了,母亲不知流浪到何处。
“妈妈仿佛离我那么近,可是就是一步之遥,我始终抓不住她。”石秀琴放声大哭,哭声揪着身边人的心。就这样,班上大部分同学参加了石秀琴的寻母行动中,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寻找。
几天暴走下来,一无所获,有人冷静下来,提议:“为何不求助媒体?”于是,石秀琴联系了当地电视台,可是工作人员答复:“寻亲节目早就不做了。”她不愿放弃,接连去了电视台三次,见人就问:“我母亲走丢了,能不能帮忙找我母亲啊?”
一个记者终于答应,帮她在电视上寻亲。在这名记者的努力下,加上热心观众的帮助,奇迹终于出现了!石秀琴的母亲找到了,还活着!
去接母亲的时候,石秀琴没敢告诉太多人,但是教室里还是空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和石秀琴一起去接回"自己"的妈妈。”
“母亲又瘦又脏,非常憔悴。”石秀琴和同学们抱着母亲,哭成一团,一旁的记者也放下了拍摄的机器。
“石秀琴的妈妈找到了。”这一天,芜湖市所有的媒体都在传递着这条温暖的消息。在当地网站的论坛上,网友们送去一条条温馨的祝福。
“感谢这么多的好心人,是他们让我和母亲重逢。”去年元宵节时,石秀琴为班上100多名同学煮了汤圆,送到各个寝室。现在,每逢节假日,石秀琴都会通过电话、短信问候帮助过她的每一个人。
“我奶奶曾经告诉我,只要你对生活有热情,生活就会给你带来希望。”石秀琴坦言,“一路走来,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回顾过去,都能看到新的希望。”
因为弟弟在宁波打工,今年暑假,石秀琴打算带着母亲去那里实习。“找到了工作,就有条件给妈妈治病了,那时我们一家三口团聚了,妈妈也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石秀琴坚定地说,“这一生,不管去哪里,我都会把妈妈带在身边。”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