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人民币升值面临各方压力 > 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消息

人民币汇率不存“严重低估” 升值会致顺差扩大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6月17日08:26
  近来,随着美国贸易最新数据的公布,人民币汇率又成为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客攻击的对象。根据美国商务部6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4月份的对华贸易逆差有所扩大,由3月份的169亿美元上升至4月份的191.3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同其他贸易伙伴(加拿大除外)的贸易逆差大多在逐渐缩小。据此,一些经济学家担忧这种作为最近金融危机“元凶”之一的国际贸易失衡会进一步加剧。美国财长盖特纳随后表示美方将向中国施压以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美国参议员舒默甚至声称未来几周内将与同事一道推进一项立法,以准许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及其他货币“根本性失准”的国家实施反倾销及反补贴税法等。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又一次被推上中美甚至是国际间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那么,如何看待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国际收支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减少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客不断拿人民币汇率说事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因此,我们不得不首先就这一问题进行澄清。在两国货币合理汇率水平的确定和衡量上,经济学家们历来存在着不同观点。其中,影响最大、也经常被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用来作为攻击人民币汇率理论依据的,莫过于购买力平价说。按照这种理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其对外价值,换言之,国内物价水平决定着本国货币的对外汇率。既然如此,衡量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低估,就不能脱离中国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如果考察16年中中国物价的变化,可以看出,除了1998、1999、2002、2009四年CPI呈现为小幅负增长外,其余12年CPI都为正数,其中1994、1995两年CPI增幅分别高达24.1%和17.1%;16年CPI增幅之和则高达68.8%。尽管同期美国的物价总体上也在上涨,但由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大量廉价消费品的输入,使得美国的CPI增幅远低于中国。因此,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仅不应该升值,反而应该贬值。但事实上,从1994年汇率并轨时的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到目前的1美元兑6.82元人民币,人民币却逆势对外升值了将近28%。显然,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衡量,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所谓低估问题,反而有高估之嫌。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客之所以屡屡逼迫人民币升值,还源于中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造成了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从而导致了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诚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了持续性的双顺差现象,而且顺差数额不断扩大,从2001年的52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451亿美元,2009年双顺差虽有所缩小,但仍高达3932亿美元。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如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所谓低估问题,将人民币汇率低估作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根本原因实在显得牵强;另一方面,事实早已证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问题。例如,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至今,人民币汇率已经对外升值超过21%,但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加速扩大,从2005年的2238亿美元,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4453亿美元、2008年的4451亿美元和2009年的3932亿美元。显然,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并无必然联系,而是另有原因。试图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几年来的实践还说明,人民币升值不仅不会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问题,反而可能是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的原因。因为,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背景下,投机资本获得了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刺激大量投机资本通过贸易和非贸易渠道进入中国,这就导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不仅难以减少,反而进一步扩大;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又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从而会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扩大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如此,便形成了人民币升值—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这样一种恶性循环。显然,破解这种循环的对策绝不能是人民币无休止的升值,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