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高地
观点阐述者:浙江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王辉忠
地点:全省政法领导干部读书班现场
时间:6月8日下午
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妥善应对舆情,是当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破解的重大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政法舆论引导工作,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司法个案的舆论引导水平。
在当代信息化社会,学会与媒体沟通已成为领导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躲媒体的领导干部、不会与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
观点一: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建立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新闻媒体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手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切实加强与媒体的日常沟通,建立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使媒体在宣传、支持、监督政法工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新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朋友,争取彼此支持,相互合作。要积极为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经常向他们介绍情况,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新闻素材和信息量。要尊重媒体按照新闻价值规律去寻找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结合点,以事实为准绳,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事情本来面目。
要善于运用媒体宣传政法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效、政法队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政法机关各项便民、惠民措施,用大量正面的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维护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善于运用媒体反映群众心声和合理诉求,了解社情民意,接受舆论监督,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促进工作改进,提升服务水平,争取广大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善于运用媒体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特别要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化解不利因素,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观点二: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坦诚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和敏感个案,还存在“四不”情况:一是不肯说,怕影响形象,影响稳定;二是不快说,要求媒体待原因查明或处置妥当后再报道;三是不真说,怕公布事件真相;四是不先说,待媒体炒作之后才出来辟谣和解释。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导致媒体和公众对事件背后真相集中问责,演变成公共舆情危机。
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敏感个案,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导权。要建立健全舆论引导的应急机制,树立“处置主体是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司法个案,事件处置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和引导口径,共同推进舆论引导工作。
对网民的舆论监督和情绪宣泄,甚至是一些非理性言论,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坦诚的态度来对待,冷静分析应对,依法依规处置,而不能不管什么都一律删除,一味删帖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对那些恶意炒作、谩骂攻击、借机挑唆、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则另当别论。
观点三:决不能以官员身份自居,居高临下对待媒体 与媒体沟通,关键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平等对待。要本着诚信可靠、平等公平、沟通合作、换位思考的态度来对待媒体,决不能以官员的身份自居,决不能采取居高临下、以己为主、趋利避害、只重宣传、讨厌问题、拒绝批评等态度来对待媒体。二要主动接近媒体,了解媒体需求和媒体的表达手段。特别是要主动认识和接触网络媒体,抽出时间了解网络媒体,加深对网络传播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三是知识储备。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前必须要看采访提纲,然后做准备。这主要还是知识准备不充分。今后,领导干部要切实重视政治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升智慧。只有把知识基础打扎实,同媒体打交道才会心中不慌,应对自如。
观点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要敢说话、会说话 处置舆情、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一定要讲究策略,掌握语言艺术。一方面,要敢说话。要实事求是,不欺媒体,不瞒公众。如果我们有责任,就老老实实认账,认真负责处理,千方百计纠正,换取媒体和公众的谅解。另一方面,要会说话。要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做到说话有品位、有分量、有感染力、有号召力。要用恰当得体、深入人心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使说出的话能打动媒体,讲出的道理能被群众接受,从而促进矛盾有效化解、事件妥善解决。
本报记者陈东升记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