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联合国认为跨国有组织犯罪呈全球化态势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8日14:24
  新华网联合国6月17日电(记者王湘江 白洁)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17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跨国有组织犯罪已形成全球化态势,甚至对一些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构成了威胁。

  这份报告名为《犯罪的全球化:对跨国有组织犯罪威胁的评估》,主要审查了毒品、枪支、假冒产品、被盗自然资源、人口非法贩运以及海盗和网络犯罪等的情况。

  报告说,仅仅在欧洲,就有大约14万人被从世界各地贩卖到这里遭受性剥削,犯罪集团每年从中攫取30亿美元的非法收入。而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奴隶则有数百万之众。此外,每年有250万至300万非法移民被从拉丁美洲偷运至美国,偷运者由此获得66亿美元非法收入。

  在毒品走私方面,北美洲可卡因市场因需求降低和警方执法力度加大而正在萎缩,这引发贩运团伙间争夺地盘的争斗加剧,一些团伙开始另辟贩毒路线。可卡因正沿着拉丁美洲的整个大西洋海岸通过非洲转运至欧洲,一些西非国家因此面临严峻挑战。某些国家的政府不愿意认真执法,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得利者,而某些国家则无力对抗跨国毒品犯罪。

  报告还说,非洲之角海域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在过去一年里增加了一倍。尽管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护航巡逻,来自最贫穷国家之一索马里的海盗仍在继续劫持一些国家的船只,索取赎金。

  此外,每年有150多万人遭遇身份盗窃犯罪,经济损失估计为10亿美元,而网络犯罪则正在危及各国安全,电力网、航空交通甚至核设施都已处于风险中。

  关于如何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报告认为,应当把重点从捣毁犯罪团伙转移到清除其市场上来。捣毁犯罪集团本身不会奏效,因为罪犯被逮捕后很快便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必须采取反洗钱和反腐败措施,打击那些为犯罪集团提供洗钱、销赃和法律服务的所谓白领罪犯。

  报告指出,鉴于犯罪已走向全球化,个别国家单靠自身力量已不足以应付。报告呼吁各国在2000年通过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基础上采取全球对策。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