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让共和国蓝天“高速路”更畅通(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6月19日06:44

  仰望蓝天,你可曾想到,白云之端飞机来来往往有多繁忙?

  今天的中国,空中交通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并仍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今天的中国,空中运输已与陆地、海上运输鼎足而立,成为现代交通中最快捷的方式之一。

  这一切,让人想起一个人——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副所长陈志杰。20多年来,陈志杰和战友用智慧和汗水,在共和国的空域里,架起一条条安全快捷的蓝天“高速路”……

  陈志杰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2008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他记一等功。

  从调度指挥手工作业到全国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他为此走过13年艰苦攻关路

  蓝天之路无形,从诞生起,便与空中管制密不可分。空中管制水平越高,蓝天之路越快捷。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经济腾飞,民用航空事业迅猛发展,军事飞行和民航飞行在空域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那时,绝大部分地区均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空中管制,一名管制员只能指挥几架飞机,管制能力低下。

  研制新型自动化航空管制系统的任务迫在眉睫。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改革空中交通管制体制,逐步实现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手段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随即,“构建全军一体化空管自动化体系”任务下达到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年仅30岁的陈志杰,奉命领衔组建全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

  一切从零开始。为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组织上安排陈志杰前往欧美各国考察。

  当时,美国丹佛机场的飞行量,几乎达到我们一个国家的飞行量!看着这一幕,陈志杰内心被深深震撼:“差距这么大,不全力追赶愧对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考察归来,他带回来两大箱资料!

  3个月后,陈志杰借鉴国际空管最新理论,结合我国空域特点,大胆提出了以“融”为主的顶层设计思路:融合军队和民航用户的需要,融合航管诸要素的功能,实现军航民航空管一体化,实现空管空防一体化。

  当时,全国的军用、民用航管系统中既有国际最新设备,又有老式国产设备;既有国内自研的软、硬件,又有国外引进的软、硬件。要让军队各级管制区、民航28个高空管制区、37个中低空管制区所有军民机场高效运转,让通信、导航、情报、气象保障各种系统协调运行,让军事飞行和民航飞行互不干扰……经过调研,陈志杰带领课题组拿出了解决之策:运用先进软件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研制关键接口设备,构筑高效互联平台;优化设计空域利用方案,拓展军用和民用航路资源,实现军队和地方航空器之间、各空管单位之间的和谐运行。

  研制之路异常艰辛。多少个夜晚,他埋首于海量的数据中探路;多少个日子,他奔波于各个试验现场……经过13年艰苦攻关,陈志杰带领课题组完成了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制定了4个国家军用标准、10个行业标准和全国空管基础数据,实现了对我国领空内所有飞行活动的有效监控和无缝管制服务。

  我国蓝天之路由此“提速”了——主要航路的飞行纵向间隔由150千米降到20千米,飞行垂直间隔由1200米缩小为300米……

  主动创新赢得发展机遇,他和战友首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系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空军架起生命“天路”,在72小时内转运出1447名危重伤病员。

  玉树机场是单向起飞机场,停机坪小,运载能力有限,能够在短时间内运出这么多伤病员,没有高效的空管系统是无法做到的。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航空管制。为确保一条条“空中生命线”高效、顺畅,总参某部应急办需紧急加装1套航管指挥终端!闻令而动,陈志杰带领保障分队,只用2个多小时便完成了任务。

  北京奥运会举办前,陈志杰所在单位负责奥运空管指挥平台信息系统建设。受领任务后,陈志杰悉心对系统方案制定、系统研发、保障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奥运会期间,该空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各类飞行54万余架次,实现了零差错、零故障。

  创新者的目光,总是超前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陈志杰就认识到:面对日益增长的飞行量,必须改变以往主要依托地面雷达的做法,利用天空、海上等多方式实现空中管制,尽快把卫星导航技术等运用到空管系统中。

  那段时间,陈志杰到总部机关、空军机关、工业部门等单位,反复宣传新航行系统。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航行系统试验工程建设终于正式立项,定为国家“九五”重点项目。整个工程涉及卫星导航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有的设备需要引进。然而,外方一面对核心技术实行严密封锁,一面“狮子大开口”地对部分设备提价。

  对此,陈志杰坚定地说:“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靠自主创新才能赢得发展,我们自己干!”

  一场科研战役打响了。由陈志杰牵头,国内16个工业部门、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联合攻关。通过3年不懈努力,他们以“不可思议的高标准”完成新航行系统试验工程。权威部门评价:新航行系统突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封锁,掌握了现代核心技术,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系统,标志我军空管建设第一次与先进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不争名利甘当“友好界面”,他将他的团队打造成空管领域科研的“铁拳头”

  陈志杰才智聪慧,战友们遇到技术难题,总是第一个想到向他求解。

  陈志杰宽容大度,科研攻关中不同单位间产生矛盾,他总是能“化干戈为玉帛”。

  于是,同事形象地送给他一个雅号——“友好界面”。

  对此称呼,陈志杰欣然受之。在他看来: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创新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大突破、大成果。

  空管项目启动之初,整个团队集中了全所的精英。面对这一全新的课题,大家对软件设计中的许多问题意见不一。在工作现场,在食堂,甚至在宿舍里,他们时常争论不休。作为课题负责人,陈志杰明白,自己必须做最真诚的倾听者和沟通者,才能在最大范围内融合技术融合智慧!

  某子系统由于采用的网络协议技术不妥,导致传输效率特别低。课题组十几个人挤在实验室里,整整3天,一会儿拍桌子争论,一会儿坐下来搞方案,最终突破了技术“瓶颈”,大大推动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在陈志杰这个“友好界面”的带领下,团队的亲和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成为在空管领域科研中屡建奇功的“铁拳头”。

  国家启动边海防信息化系统建设招标前夕,陈志杰带领团队从总体构想、技术指标、终端操作等入手,全力攻关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投标方案最终在几十家单位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在国家“十五”计划的管制中心建设,即国家军航管制中心的系统建设中,陈志杰作为专家组组长、技术总师,参加了工程招标会。当时参与投标的有七八家单位,第一名是地方某公司,陈志杰所在单位是第二名。谁也没想到,陈志杰把票投给了排名第一的地方某公司,他认为该公司在软件建设方面更有优势。

  不争名利只图事业,陈志杰这种朴实的科研作风得到了军内外同行的交口称赞。许多科研项目,他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具体参与者,但只要不是自己主要完成的项目,从不署名。

  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加紧研究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涉及的有关问题,正在研究国家空管系统集成建设……

  面对采访,陈志杰谦虚地说:“我只是在民族复兴、国家科技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恰逢其时地干了一件事。这辈子,我要把这一件事踏实干到底!”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