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辽宁文化体制改革深入 文艺精品赢得广阔市场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6月19日08:13
  中广网沈阳6月19日消息(记者郑凯 郭威)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32分报道,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文艺发展的方向日益明确,优秀文艺的创作生产不靠评奖靠市场,各类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走上百姓的舞台,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和广阔的市场。

  在辽宁芭蕾舞团排练厅,演员们正在紧张的排练着民族芭蕾舞剧《二泉映月》,这是辽芭为日本和朝鲜的演出“订单”而量身定做的。走下评奖高台,走上百姓舞台的辽芭,以客户的需要为创作的最终目标,打造出了剧目投资多元化、跨越地域限制的艺术生产模式。

  《二泉映月》总导演门文元说:“精品不能束之高阁放着不动,要走向市场,让观众喜欢,像一个产品一样,你要推销它。现在演出市场在慢慢打开,一个精品就应该人们喜欢他,人们承认它。”

  一手抓艺术生产,一手抓市场开发,中间辅以人才教育支撑,辽芭的文化体制改革步子走得又快又稳。自2000年以来,辽芭先后排演了《花木兰》、《霸王别姬》、《末代皇帝》、《白蛇传》等多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与艺术品位的精品剧目,最大化的释放着艺术生产能量,有效的开拓了国际演出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仅《二泉映月》就已在国内外演出达400多场,收入超过300万元。

  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说:“你不要想你是去拿奖。观众需要,我们就要去生产,我要生产好的艺术作品,反映我们中国文化的,老百姓喜欢的。”

  和辽宁芭蕾舞团一样,沈阳杂技团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最受益的院团之一,2004年,由沈阳杂技团、南湖剧场等3家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团长安宁放弃原有的行政级别,和114名在岗员工一起转换身份,由“国有人”变成了“社会人”。

  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企业全力开拓文化演出市场,《天幻》、《木兰》、《道》、《孔子》等一台台精品杂技晚会先后和观众见面,在16个国家进行商业性演出2909场,连续三年演出收入超百万美元,固定资产增加70.3%。

  “过去我们是吃不饱,现在我们是吃不了,通过改革不断地出精品,市场份额就扩大了。大家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在把握,就是为了定位市场,不是给市长做的,是给市场做的。”安宁表示。

  在辽宁,辽宁芭蕾舞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只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文化体制改革让辽宁的艺术团体增加了活力,让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优秀剧目不断涌现。“出人、出戏、有市场”,形成了立足辽宁,辐射全国,冲出国门,面向世界的良好局面。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