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莫让高考作弊践踏诚信底线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9日15:04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然而有关高考作弊的新闻却余音不断,此起彼伏:北京,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替考团伙浮出水面,考上北大、清华,“枪手”可得7万元报酬;某地破获了一起高考舞弊案,警方收缴的作弊工具包括发射器、笔形摄像机等“高端”产品,技术含量之高堪比“007”;湖南某县一高考考点,县教育局局长竟然违规进入其儿子所在考场,涉嫌协助儿子作弊……屡禁不止的高考作弊,是对高考制度公平性的冲击和挑战,撼动着社会诚信基石,不能不让人担忧。

  高考作弊年年喊打,却年年冒出。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作弊现象来看,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作弊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从小抄发展到手机,再发展到“间谍工具”,考生采用高科技手段,将高考试题传出考场,考场外的同伙通过无线电设备,将答案传至考生携带的隐形接收器上。二是作弊方式越来越“专业”,呈集团化运作态势。“代考”组织为“客户”提供寻找枪手、通过摸底测验检测枪手的实力、制作假证件、根据枪手的考分明码标价等一系列“服务”,组织相当严密。

  深入一步想想,一场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保密、学校等多个部门,高考在考生报名、准考证、身份证、学生电子档案、监考等环节部署了许多监控环节,而诸如无线信号屏蔽、网上远程监控等新型设备也显得“道高一丈”,如此严密的防范措施之下,为何作弊“产业”能越做越大?原因在于,作弊“产业”形成利益链条,许多双手在辅助着它,其中不乏“内部人”,也就是说,有监管的权力参与其中。在高考作弊与反作弊中,权力、金钱和考试规则、社会诚信之间形成了较量。正因为有“内部人”的“绿灯”,有权力在幕后操控,所以给整肃考纪考风带来不小难度。

  多年来,高考诚信一直被视为社会公平和诚信的底线。考风连带着教风、民风、党风,考风坏了,整个社会风气都会被污染。所以,高考作弊对社会的危害之大不言而喻,高考诚信这道篱笆必须筑牢。

  如何筑牢?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需真正重视,适当加大投入,将防高考作弊工作关口前移,把作弊“苗子”杜绝在萌芽状态,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考试环境。在高考录取环节,需加大公示力度,规范公示的方式,使录取流程透明化,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只有在“阳光”下,弄虚作假的丑态才会暴露;暴露之后,有关部门要进行有力查处,给予弄虚作假者、作弊者严惩。去年有位考生,是重庆高考文科状元,高考前,为获20分加分,其父利用职权使儿子成为“假民族生”。此事曝光后,其父受处罚。尽管该考生的高考“裸分”达到北大分数线,但北大仍然拒绝录取他。有人说,这样的惩罚对一个18岁的年轻人来说,太重。但是,只有令行禁止、严惩不贷,才能彰显国家法规的严肃性,让意图违规者在高风险面前望而却步。(徐敏)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