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曹操墓被质疑 > 曹操墓评论

透视曹操墓纷争:功利性保护实属“破坏性发掘”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6月20日09:12
  这两周,曹操墓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先是传出发掘到口含翡翠珠、曹操被人砍掉半边脸等爆炸性新闻,继而有人站出来辟谣,然后是在考古名家徐苹芳的质疑声中,曹操墓依然跻身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真是热闹非凡。

  从难舍难分的三地纷争,到去年底河南方面高调宣布找到曹操墓,再到本周大张旗鼓的直播发掘,学界和民间有关曹操墓的各种争议从来没停过。各种质疑中,有的认为考古过程不合学术规范;有的从文史、文物鉴定等方面考证,提出确定墓主身份为时过早;更有人明言,这是一出“考古搭台,经济唱戏”的闹剧,是行政权力、经济利益干预的结果。

  尽管河南方面否认了有学者所称的“曹操高陵”将给安阳带来4亿元效益的说法,但否认不了的是经济开发的蠢蠢欲动:在西高穴村,卖曹操诗画、曹操纪念品甚至曹操牌凉皮的小摊小店一应俱全,当地官员也宣布,安阳会将曹操高陵建成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在这出热闹的大戏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名人墓不可主动发掘”、“考古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好各地政府的参谋,不要参与炒作,甚至推波助澜”的呼声显得格外微弱与尴尬。

  与曹操墓的是是非非相互响应,各地风起云涌的“名人故里”之争也令人瞠目。不但炎帝、尧、舜、老子、诸葛亮、赵云、李白等成为热炒目标,就连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如孙猴子的花果山都引发了争抢。本周的新消息说,为迎接理学大师朱熹880周年诞辰纪念,两省四地以“朱熹故里”为名,各倾全力备下超过40亿元的“寿礼”。如果说这些争抢多少还有些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渴望,那么有的地方为提升知名度,连西门庆这样的“名人”也要争夺,在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实在已经逼近道德的底线了。 发掘包装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纷纷纳入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中。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盛,挖掘古代帝王将相的墓葬、争夺名人故里之风愈演愈烈,几近失控。浮躁的又何止是考古界。真正为“考古经济”、“故里经济”推波助澜的又是谁呢?掘墓是为了开发,争“名”是为了逐利。貌似如火如荼的“文化遗产保护热”背后,实质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博弈——借用历史名人的“广告效应”,拉动文化旅游产业,争取大项目投资,带动地方上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帝王将相、古代贤哲在GDP和政绩面前,不过是可供开发的经济增长点而已。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大旗下,沉默不语的历史名人被肆意诠释,最当珍惜的人文精神被无情地踏在脚下。丑态百出的争夺、迫不及待的开发、急功近利的包装,都是对文化遗产货真价实的“破坏性发掘”。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功利型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曾经丰饶的文化遗产宝藏可能将迅速沙化,而这样得来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社会中,对利益的追逐无可厚非,但开发与包装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多谈精神,少追名利;多想保护,慎谈利用,才是真正可取的态度。在这轮开发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的大潮中,学界、主管部门还有地方政府都当警醒并有所行动。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