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国际伙伴关系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汇聚各方智慧 携手共建家园
在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6月17日~18日,荒漠化防治国际伙伴关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该领域的政府官员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论坛。论坛旨在构筑交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中国乃至全球荒漠化防治和履约行动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减缓全球变暖、土地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携手共建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和国际科学家代表出席论坛并致辞。
罗富和说,荒漠化、石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是受此“三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灾、沙害构成了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心腹之患。两大生态问题,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和目标的进程。
罗富和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成效。近年来,中国一方面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一方面不断加强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拓展了合作空间和领域。希望“荒漠化防治国际伙伴关系”作为防治荒漠化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合作平台长期开展下去,并最终形成民主平等、开放流动、资源共享、合作多赢的长效机制。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严峻的区域和全球生态问题之一。印红说,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超过10亿人口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中国荒漠化面积达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饱受风沙危害。
印红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发布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实施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组建了防沙治沙科研梯队。中国荒漠化防治与改善当地民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沙区生态状态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治沙与致富双赢,促进沙区农民增收。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依法治沙、科技治沙、综合治沙的总体战略,争取到2020年,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50年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交流缓解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研究成果,诊断受影响国家在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讨论缓解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科学方法,提出建立完善荒漠化防治政策、发展规划和法规措施,探讨构建荒漠化防治国际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以及荒漠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和土地可持续管理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论坛上,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色列、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专家介绍了本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