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高考加分不是“官二代”专利
□ 叶祝颐
【话题靶子】最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单,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得20分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的官员。4人获得加分的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这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比赛项目,网络上的负面评论不少。(6月16日《都市快报》)
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展,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某些地方,高考加分项目竟然成为“官二代”的专利。如此高考加分政策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公正要义。难怪有网友调侃说:“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被歪曲的加分政策对高考公信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其实,浙江去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绍兴一中19名航模加分考生中,13名是官员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对此,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已经注意到类似航模加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正在作出积极调整。去年的航模加分项目调整结果不得而知,今年又冒出了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加分丑闻。高考加分依然被“官二代”垄断,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失望的结果。
虽然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这个端午节后将去查看这几名考生的具体情况。但是,去年的调查不了了之,很难想象今年的调查能有多大的作为。在我看来,为了挽救教育公信力,当地教育部门应该直面质疑,全面调查,捉出高考加分中的“李鬼”,严肃查处,维护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
事实上,不仅考生对高考加分政策非常敏感,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也将矛头直指高考加分政策。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与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在我看来,“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虽有因噎废食之嫌,却折射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变形走样的焦虑。
不能因为高考加分中的一些腐败,就全盘否定加分政策的积极意义,不过我们也不能责怪公众思维僵化,“从高分到低分录缺仍然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指望权力阶层主动放弃既得利益并不现实。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校
网友“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的调侃,既是考生的悲情控诉,也是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警示。高考加分政策到底应该如何规范?值得探讨与反思。我们一方面要反思“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体制的弊端,完善制度,让更多素质全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比如,山东除保留国家级加分政策以外,取消全部省级加分政策,就体现了地方的权力谦卑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要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阳光下曝晒,才能避免权力之手肆意染指高考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