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介入引发躁动 有关的媒体报道称,两家韩国企业组成财团以5976万元人民币入股中国“永新稀土公司”,韩资控股60%。
在我国对稀土严控资源、收紧配额的背景下,外资在中国稀土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2003年,浦项制铁正式成立浦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在华投资已超过24亿美元。而被媒体锁定的包头永新稀土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落户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的重点企业之一,经营范围涉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延伸产品、稀土化合物、永磁材料、化工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都对外资进入稀土行业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外资进入的目的就是绕开配额,获得原料。由于国内拥有出口配额指标的企业可以转让指标,这就给这些外资企业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通过国内代理企业购买配额用于出口。
目前,国家对外资进入中国稀土行业有严格的规定,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不过允许外商投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限于合资、合作),同时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项目,但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的稀土项目,凡涉及矿山的资产及业务不能进入合资范围。
外资企业被禁止涉足稀土矿山开采和初加工的领域,但在深加工环节并不受限制。而这些外资企业除了获得正常的资源和配额外,还可以买到通过不正当渠道生产出来的稀土分离产品,如此,他们的深加工,乃至走私活动可以不受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的限制。
因在我国购买稀土原料初级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在我国投资设厂。以江西赣州为例,日资和赣州当地的民资合作办厂,把稀土加工成简单合金出口,所受限制比原材料出口小,这就是典型的变相出口。
至于无配额或配额少的企业为了出口产品,往往找有配额的企业代理,代理商每吨一般收取8%至10%左右的代理费。以销售紧俏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为例,一般每吨代理费为1000多元至2000元。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外资企业在内蒙古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我国出口配额限制。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提纯后产品增值数倍。
缺失的定价权 长期以来,“贱卖”始终伴随着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珍贵的稀土几乎成了“土”──今年5月初,我国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的出口价格跌至7万元/吨,而在2007年最高价为17万元/吨;纯度在99%~99.9%的氧化镧的价格只有2万~2.3万元/吨,氧化钐每吨1.7万元左右……氧化铈只有1.4~1.6万元/吨,每公斤最多只能卖到16元钱,而猪肉价格却是18元/公斤。
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我国进口。
不仅如此,“贱卖”还凭空使日本等国收购储备了可供20年使用的廉价高质的中国稀土。由于日本等国有了20年的储备,稀土价格高涨时不买入,使他们反而有了国际稀土定价权。
资料显示,随着全球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稀土大用户需求呈几何级增长,稀土在过去十年间的需求已经从每年4万吨提高到12万吨,但我国稀土出口价格不升反跌,当前出口平均价格仅为1990年的六成左右。
长期以来,我国的稀土都在被“贱卖”,这种低价出口的局势是乱采滥挖、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出口管理不完善等导致的。数据显示,国内现有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已经超出市场需求近2倍。
与此同时,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稀土矿,但按照目前开采的状况,30年后,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稀土将被掏空;再过20年,江西稀土资源将开采穷尽;14年后,曾经世界储量最大的中国钨矿资源将化为乌有。
针对我国稀土资源所面临的恶劣环境,必须加强稀土资源的战略保护已经刻不容缓。2005年,商务部和海关开始禁止“稀土原矿”出口,并大幅上调了稀土的出口税。目前,工信部已经编制出《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强化资源控制,全面提升稀土出口的监管水平,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同时严控走私,初级材料将被禁止出口。
但这些政策基本多是被动的防守。对于稀土行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也推进稀土应用的技术升级。我国稀土消费85%用于冶金、机械、石化、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仅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也低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可见,若不能运用现代科技开发应用,中国稀土产品依然是档次不高,供过于求,依然不能掌握供应链的制高点,掌握产业话语权。
行业整合已成共识 时下,我国稀土企业已经达1000多家,分布在10多个省市,其中内蒙古就达460家,但年处理能力在2000吨至5000吨的只有10家,其中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的只有3家。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差。
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整顿稀土行业,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从6月起,国土资源部开始开展稀土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集中整治重点地区,以扭转部分地区的混乱局面,构建开发秩序监管长效机制。
在整顿稀土矿之外,对下游稀土冶炼企业的规范也已开始。4月20日,《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在环保部通过审议。“设置的一些标准比国外还要严格。”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称。5月,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开始征集修改意见,准入条件涉及生产布局条件、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此外,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也即将颁布。
同时,酝酿4年之久的国家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即将推出,首批试点将围绕煤炭和稀土资源展开。日本早在1983年就建立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统计显示,日本约83%的稀土来自我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二的美国也是如此,早在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稀土,并封存了本国最大的稀土矿,转而从我国进口充实自己的战略储备。
但资金问题是国家迟迟没有对稀土进行收储的主要障碍。2009年2月初,内蒙古批复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资源战略储备方案》,同时包钢稀土发布公告将分5年对30万吨稀土矿产品及适量稀土实施收储。但包钢稀土目前收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资金流,这也将是战略储备试点正式启动以后,收储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政府各出1000万元给包钢,剩余的钱由包钢自己出。这2000万元对于包钢来说显然太少,收储稀土需要更多现金。
对稀土的整顿也开始了从冶炼到矿山的全产业链的治理。有消息显示,国内稀土矿的开采权有望在今后只划归少数国有企业。北方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包头,已被包钢稀土悉数纳入囊中;南方稀土矿相对分散,但也各有其主。江西赣州的稀土矿都在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手里,湖南的稀土资源目前已有五矿介入,四川稀土是江铜拿下,广东主要是广晟有色。这其中,包钢稀土和五矿无疑是稀土业分量最重的两家国企。
总体上,为了解决国内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国家将对近100家稀土分离企业进行大重组,重组后将削减到20家,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吴 越) (来源:中国商报)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