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警方建“戒毒农场” 让瘾君子种菜戒毒(图)

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2010年06月25日10:23
“戒毒农场”里已翻耕的土地。

戒毒人员正在工作。

  “戒毒农场”探秘

  在这里,戒毒人员“与世隔绝”,从事劳动,领取工资,为的是戒除毒品心瘾,最终回归社会——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徐涛

  省内首家,戒除毒品心瘾的“实验田”

  明天就是“6·26”国际禁毒日。怎样驱除毒魔的话题又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在南京江北石佛寺一片被农田包围的场地,南京警方正在进行一项全新的尝试,试图通过“戒毒农场”的方式,将那些被毒品俘获的“瘾君子”们,拉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种瓜、种菜,耕田、做工。在这里,劳动是对抗毒瘾的“武器”。不与粉友联系,不私自外出,“与世隔绝”是这里的生活准则。

  在这里,戒毒者通过劳动可以领到工资,也可以邀请亲人来一起居住、劳作。当然,戒毒者也可以选择离开。

  对南京上万名吸毒者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戒毒模式。近日,记者探访了新建成的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也就是我省的首家“戒毒农场”。

  开颅戒毒、中药戒毒、美沙硐戒毒……社会各方面都在想办法帮他们戒除毒瘾。我市也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社区戒毒模式的探索。

  然而,毒情依然严峻。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册吸毒者人数在1万人左右,根据国际通行的1:3规则,实际吸毒人数在3万人左右。

  在市戒毒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绝望的母亲为了挽救沉迷毒品的儿子,卖了房子,辞了工作,不告诉任何人,带着儿子到镇江的一座荒山里,与世隔绝,开荒种地。但是,儿子最终逃下山去,因为他忘不了毒品。

  “生理脱毒容易,心理脱瘾很难。”戒毒医生徐荣海说,让一个吸毒者脱离那种瘦骨嶙峋的生理状态其实很容易,很多吸毒者进入戒毒所后都变得又白又胖。

  但是,传统戒毒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克服“心瘾”。很多吸毒者这样形容“心瘾”:“无论开心或失望,无论流泪或大笑,只要情绪有变化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

  有专家认为,毒品的“心瘾”实际上是一种脑部疾病,很难抹去。强制戒毒虽然能让吸毒者身体恢复,却无法阻止他们“想念”毒品。

  “在他们回归社会有困难、戒除‘心瘾’有困难的情况下,‘戒毒农场’可以让他们一辈子待下去。”韩志强告诉记者,这是我市贯彻《禁毒法》的一项举措,在全省也是首创之举。其实,这些戒毒者在农场里的劳作成果,根本不够支付给他们的工资,这部分资金由政府支付。为了让这些自以为被社会抛弃的人拾回重归社会的信心,“戒毒农场”以发工资的形式,作为对他们劳动的鼓励。

  “这是一块向戒毒这一世界性难题挑战的试验田。”韩志强说,“戒毒农场”对来戒毒的人员不设期限,只要他们愿意,可以一辈子留在这里。当然,他更希望这里成为一个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过渡场所,让那些根除“心瘾”的人员,最终能够回归社会。

  公安部在全国推广“戒毒农场”模式

  【深度链接】

  公安部2008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工作现场会”,在全国推广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目前,昆明戒毒所建有国内最大的戒毒康复场所,占地3200多亩,2500人在这里戒毒。这里有由家畜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厂等组成的康复农场,还开设缝纫、电焊、美容美发等12个科目的职业技术培训。参与戒毒的人员在这里可以领取劳动报酬,组成一个独立的“社区”。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王成兵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