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祖堂山大墓墓主可能为郑和身边太监 待墓志确定

来源:大众网
2010年06月25日13:43

  “南京牛首山一带葬了许多太监,我看了你们今天的报道,我感觉这个也是太监墓,很可能是郑和下西洋时,与郑和同为正使钦差太监的王景弘的。”昨天,晨报《明中期大墓现身祖堂山》的报道引起了市民张先生的注意,而且他还大胆推测了墓主的身份。记者也通过相关部门证实,该明代大墓确实为明代的宦官墓,而且确实和郑和下西洋有关。但墓主是否就是王景弘,相关部门却没能给出肯定答复。

  [考古进展]

  墓主是宦官,很可能是郑和好友王景弘

  昨天,市民张先生表示,他就住在牛首山附近,这些年来,他已经听说牛首山发现了不少宦官墓,因此看到昨天晨报的报道,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也是一个宦官墓。墓葬的形制、级别都很高,因此他怀疑墓主很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时,与郑和同为正使钦差太监的王景弘。

  张先生的这个大胆猜测是否是真的呢?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也进行了多方打探。虽然墓葬的墓志已经发现,但是因为还要进行后期的处理,记者没能看到墓志。据相关部门权威人士证实,该明代大墓确实为宦官墓,“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但是墓主具体是谁,该工作人员却一直不肯透露。

  [郑和后裔]我也怀疑是太监墓

  记者与郑和后裔郑自海先生取得了联系,郑自海先生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今天一早就看了你们的报道,当时我就怀疑是太监墓。”为什么这么说呢?郑自海先生表示,近几年,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先后发现的太监墓中仅有名有姓的就有罗智、杨寿藏、金英、怀忠、郑强、余俊、吴经、王瑾、杨庆等数人,而且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宦官墓葬围绕着牛首山郑和墓而建,形成众星拱月的陪葬之势。“可以说牛首山在当年是一个宦官埋葬比较集中的地点。但是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其墓葬一直没有出现,那就是王景弘。他曾做过郑和的副手,后来又与郑和一同作为正使钦差太监,完成了出使西洋的壮举。甚至到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还曾带船队,完成过一次远航。”

  郑自海表示,关于王景弘之死的传闻有很多,但包括著名郑和研究专家庄为玑在内的大部分学者认为,王景弘死于国内,时间则在1437年左右。“其实我一直感觉王景弘应该葬在牛首山一带。因为牛首山一带名寺林立,与明代高级宦官的关系密切。王景弘好友郑和生前就多次布施牛首山佛窟寺,死后得以赐葬牛首山。王景弘后任的宦官也都以牛首山为中心,择吉地安葬。而王景弘长期追随郑和,与郑和感情极深,葬于老朋友墓地附近,最符合王景弘晚年心境。”郑自海表示,这个墓葬很可能与王景弘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郑自海先生还透露,墓葬很可能采用薄葬的形式。“现在只是推测啦,不过墓主到底是谁,还要等墓志公布。”

  [新闻链接]

  王景弘曾经八次下西洋

  提到王景弘,郑自海先生有些打抱不平,“其实多年来,王景弘一直被忽视,他与郑和一样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据郑自海先生介绍,在郑和将近30年(1405年—1433年)的航海事业中,王景弘曾与郑和一同作为正使,完成了出使西洋的壮举。

  郑自海先生表示,在最开始的时候,王景弘一直伴随在郑和身边,担任船队的副使。但是大概从第三次下西洋开始,在船队中,王景弘的地位就和郑和一样了,同为正使钦差太监。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不幸去世,王景弘担当了指挥整个船队的重任,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船队带回了国内。郑自海说,如果再细算,王景弘一共八次下西洋,比郑和还多一次。“他自始至终参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死后,他还带船队去过苏门答腊。”

  不仅自始至终参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而且王景弘为南京也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据郑自海先生透露,在1425年8月,明仁宗命王景弘率下西洋的官兵镇守南京,并成为南京守备。在担任南京守备期间,王景弘和郑和紧密配合,与襄城伯李隆共管南京军务,并且将南京明故宫整修一新。明宣德年间,位于南京城南的大报恩寺工程拖延多年,未能完工。明宣宗对郑和和王景弘二人下了命令,限期在1428年8月完工,最终王景弘配合郑和,如期建成了大报恩寺。

  作者:刘磊/来源:南京晨报

(责任编辑:news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