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局级干部公选:15个考察组进驻考察局级人选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26日08:17
  本报记者受邀采访报道局级干部公选考察全过程
市水务局副局长职位公选民主测评现场。 秦童永摄

  6月22日上午10时,北京市官厅水库管理处的党政一把手,从河北怀来驱车近四个小时,赶到市水务局机关12层大会议厅。此时,市水务局领导班子、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和遍布全市的30家直属单位一把手正汇聚于此,共同为本局进入2010年市水务局副局长组织考察的两位同事进行民主测评投票。

  这是本市局级干部公选考察现场中的一个场次。

  按照公选考察安排,从6月21日开始,全市38个局级职位考察组陆续进驻并开展工作。第一批公选考察涉及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等15个市直单位局级职位,每个职位设一个考察组,成员有7人,组长全部由本市正局级干部担任。

  一周时间内,考察组分赴46名考察人选所在的中央国家机关、市属机关、高等院校等不同单位,通过身边同事的评价,为考察人员绘制一幅立体“素描”。

  本报记者受邀采访报道考察工作的全过程。

  民主测评:

  投票人要写出是否同意候选人任职

  考察工作的第一项是民主测评,考察人选所在单位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参与测评,若单位人数少于50人,则全员参与。

  在市水务局进行的这场考察,参与民主测评的接近百人。“局里叮嘱我们几个路远的,今天一定要按时来。两位同志我们都很熟悉,能在公选中进入前三名,证明他们还是很不错的。”投票结束后,官厅水库负责人告诉记者。

  民主测评选票按照“德能勤绩廉”5大项16小项逐项考核候选人,最后还要求投票人写出对候选人的总体评价和是否任职的明确意见。每一位投票人都像在完成一张重要的答卷,认真思考后才果断落笔。

  考察谈话:

  同事竞争同一职位需按合适度排序

  与民主测评相比,考察谈话是考察工作更为关键,也更为“神秘”的环节。考察谈话人选是怎样确定的?负责考察市农委副主任职位人选的第六考察组组长李庆作出了解释:“谈话人选一般由考察组按照干部考核评价"1+6"文件规定来确定范围,要包括考察人选的上级领导、与其平级的其他部门领导、考察人选所在部门的其他同事和下属,还包括工作中的服务对象。总之,要找最了解他的人,找与他工作接触最多的人。考察组全体成员还要与考察人选本人进行集体面谈,保证全方位"描绘"出考察人选的真实形象。”

  考察谈话内容包括个人品德、能力和作风与竞争职位是否匹配、有无明显缺点等。“最后要对是否同意该同志任职给出明确意见,如果本单位有两个以上人选列为同一职位考察对象,还要请谈话人排出顺序,看心目中哪个更合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档案审核:

  住房投资等申报不实一票否决

  今年公选首次要求进入组织考察阶段的每名候选人专门为本次选拔进行个人事项的申报。这次申报比常规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更加细致、全面,包括本人住房情况、投资、婚姻变化等情况以及本人认为应报告的其他事项。

  这张申报表需要由本人填写并交给考察组。为杜绝虚报、瞒报现象发生,申报表上注明:“一旦发现不实申报,取消任职资格”。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样做,组织可以掌握干部的有关个人情况,也可以让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考察组成员还对候选人的人事档案进行了逐项细致核对,特别是涉及到与提拔使用相关的学历学位、奖惩情况、任职经历、任职年限等关键环节,都由考察组中具备人事档案专业知识的组工干部亲自把关。

  考察意见:

  逐字推敲为考察对象准确定位

  结束了几天繁忙的外调,考察组马不停蹄地连夜起草考察材料初稿。第二天一早,7位考察组成员每人手中都拿到了考察对象的考察材料初稿。

  从细节体现大局。是“比较”熟悉还是“非常”熟悉?是缺乏“经验”还是缺乏“能力”?考察组成员围桌而坐,对考察材料逐字推敲、反复斟酌,力求找到每一名考察对象身上最符合职位需要的特点,总结最能真实反映考察对象品德作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组主要是从工作业绩报告、年度考核材料、干部档案以及与干部群众谈话交流中找依据,通过讨论最终为考察对象准确定位。第七考察组组长杨林说:“考察材料是考察工作的关键成果。虽然短短千把字,但我们必须字斟句酌,充分体现出考察对象的能力特点,对其做出准确、客观的总体评价,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 本报记者 赵耕 王皓

  现场

  字斟句酌写意见

  第六考察小组综合分析会定于9点30分开始。

  刚过9点,7名组员已经在会议室坐定,每人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抓紧时间对考察数据和材料作最后的核对修改。

  第六小组负责市农委副主任人选考察工作。会议正式开始前,3位执笔撰写初步考察意见的小组成员将考察意见按格式打印出来,在每位组员面前放了一份。

  考察意见的讨论过程像一堂严谨的语法课,字斟句酌。每位候选人的初步考察意见宣读一遍之后,组长李庆都会问:“大家来说说,这位同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用李庆的话说,考察意见必须有“个性”,在全面反映候选人各项素质的同时,还要突出每人身上最闪光的点:“就像画素描,就算把名字捂上,也能让人一眼看出画的是谁。”

  字斟句酌是考察组的鲜明特色。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第七考察组。

  “在同一岗位工作快十年了,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相关专业,如果单说"熟悉业务"绝对不够,一定要写上"非常熟悉"!”一位考察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一下子就让考察对象“业务专才”的特点凸显出来。

  考察意见的最后一项是存在的问题,这是讨论和修改中最为谨慎的环节。个别谈话中收集到的每条信息,组长杨林都会反复核对。

  对某位候选人的评价,有组员提出异议:“我们这组在谈话中没听到这个意见。”因为个别谈话分三组进行,杨林马上要求另外两个小组的成员查询当天的谈话记录。“我们组有两人提到这点,具体是这样说的……”“我们组有三个人……”大家很快在记录本上找到了谈话的原文。“当天谈话一共几个人?”确定了人数后,杨林一锤定音:“五个人的话,比例不低了,应该可以写进去,但一定要反复推敲,在考察意见里表述准确,轻了重了都是不负责任。”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