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画家吴冠中辞世 > 10吴冠中逝世消息

袁运甫:吴冠中先生是中西融合集大成者(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0年06月28日13:43

  文革期间创立“粪筐画派”

  1970年,文革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时的知识分子被要求下乡改造,吴冠中和袁运甫被分配到了河北的李村干校,隶属于1594军。多年后,在公开场合,吴冠中仍笑称与袁运甫是“老战友”。

  当时的知识分子进入到军队改造,实际上对知识分子有严重歧视,吴冠中和袁运甫被禁止作画,袁运甫回忆说,“那位极左的团政委”在下乡第一天就告诉他们:“你们是来劳动改造的,不是来画画的!”

  于是,俩人每天清晨就挑着粪筐假装出去干活,实际上在粪筐内藏上了颜料、画板和小凳子出去写生,差不多有三年多的时间,吴冠中和袁运甫看遍了农村生活的农作,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这一“壮举”很快传遍了其他村的知青,俩人也因此被称为“粪筐画派”。“现在想想其实当初军队还是很宽松的,他们还是容忍了我们继续画画,这是我们的职业,不让画画了好比让军人没有了枪。” 袁运甫说。

  这一状况在林彪坠机身亡后得以改观,俩人身挑粪筐出外作画的故事称为文革记忆。而当时,吴冠中就已经身患严重的疝气和肝炎,一旦干体力活就痛苦万分。

  感悟文革经历痛苦流泪

  1973,在李村下乡的的文革期间,一只小鸭子莫名其妙地死了,吴冠中因此被人诬陷为“阶级报复”。这件“莫须有”让他受尽了折磨。吴冠中事后回忆:“我要画它,才不会打死它,1973年是我最困难的一年。”

  那一年,吴冠中还和袁运甫被派到了石家庄的造纸厂送稻草,两人一起拉着三轮车——吴冠中在前面用绳子拉,袁运甫在后面推,走了整整30里路,到达了石家庄,也因此留下了一段趣事。

  俩人完成了任务后,就想着去看一场电影,结果正好播放的是朝鲜的影片《卖花姑娘》,当时两人进去事后已经演了1/3,电影院的所有人都在哭,俩人站在后排也跟着大家一起哭,第一场看完了,又重新买了票看了第二场,还是从头哭到尾。袁运甫说:“影片的经历和我们都太像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对我们有很大的共鸣,吴冠中当时正在受迫害,更加的感同身受。”

  看完电影后,他们又一起去一个卖大饼的摊上吃了饭,“那是非常好的一顿饭,不是说多好吃多丰富,但是真正的吃饱了。”

  “一系列的事件,让他(吴冠中)对文革很反感,所以当文革结束,邓小平提出改革开发之后,他非常高兴,对祖国充满了爱,改革开放后他疯狂地到全国各地去写生,在中国的当代画家中,他肯定是劳动收获最丰富的一个。”袁运甫强调了一句:“我只能用最丰富来形容他,你知道,历史会给他公正的评价。”

  三个月绘制《长江万里图》

  悲情的岁月得以在1973年中旬暂时告一段落。在周总理的批示下,王府井的北京饭店需要一副代表性的壁画图,需要国内顶尖画家进行创作,于是袁运甫首先被调回了北京,并接受了周总理、万里、陈毅等人的接见,后来确定该副壁画要长60米高3米,当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的万里问袁运甫需要提供什么条件创作时,袁运甫说,我希望有四个人共同完成这幅画卷,而其中的一位提名人就是吴冠中。这一年,吴冠中回归北京。

  “黄河画了那么多,长江为什么不能画?”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袁运甫、吴冠中、黄永玉、周大年四人在于万里和郭沫若等人的商议下,决定绘制的主题为长江沿线,定名为《长江万里图》。万里给这个小组提供了1000元的经费,并告诉他们:“时间你们自己掌握,画好了再回来。”这一去就是三个月。

  时隔多年,袁运甫仍对吴冠中的刻苦作画记忆犹新。“不管到哪去,吴冠中从来都不抱怨住的不好吃的不好,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他有一个习惯,不画完绝对不吃晚饭。”袁运甫说,曾经有一天在太湖边看到了一群白鹅戏水,画面很漂亮,吴冠中就说他不走了,不画完不吃饭,然而就是这幅画,在他的个展上频繁出现。

  在乌镇茅盾故居,吴冠中还坚持住在山上一个大车店里,当时晚上跳蚤、臭虫乱爬,可就是为了能俯视茅盾故居。这一段回忆,在袁运甫的记忆里却很幸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庆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