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欧洲歌星选秀走过55年

来源:《环球》杂志
2010年06月30日10:40

  欧洲歌星选秀走过55年

  小哇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1970年代曾说:“将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名人。”

  47岁的苏珊大妈在《英国偶像》里惊艳一唱,一夜间成为风靡全球的明星;20岁出头的李宇春借助《超级女声》,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学生,成为了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亚洲偶像……歌唱选秀节目在全球范围的大获成功,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怀揣明星梦的人们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平民狂欢之路。

  似乎一到暑期,全球的空气里都弥漫着选秀刺激下涌动的荷尔蒙冲动。在感叹各种各样形式迥异、风格趋同的歌唱比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我们却不曾发觉,其中有一个“长寿”的身影,那就是迄今流行55年、覆盖50多个国家的欧洲歌唱大赛。

  歌唱界的“欧洲杯”

  “莱娜,你让梦想得以实现!”、“所有德国人都在为莱娜祈祷,她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希望……难以置信!莱娜赢了!”……当所有德国媒体都在用颤抖的笔触报道这场“轰动性”胜利的时候,初试歌喉就征服欧洲观众的汉诺威小姑娘莱娜-迈尔·兰德鲁特,或许还来不及回味其中甜蜜的不可思议。

  2010年5月29日晚,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第55届欧洲歌唱大赛中,一共39个欧洲及邻近国家参加竞赛,观看决赛的电视观众有1.2亿之多,而参加采访的记者超过了2200人。刚刚度过19岁生日的莱娜,之前毫无舞台经验,却以甜美的笑容和邻家女孩的气质赢得了欧洲观众的心,为德国夺下了睽违28年的冠军。柏林和汉诺威等地的广场上,人们沉浸在彻夜欢庆中。“这种罕见的狂欢氛围,只在1996年德国获得欧洲杯冠军时感受过”,一位德国观众感叹道。

  欧洲歌唱大赛可以说是欧洲人一年一度的大联欢。这项由欧洲广播联盟主办的歌唱比赛电视节目,从1956年开播以来,逐渐成为欧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商业运作最成功的文艺活动。

  比赛以“国家”为参赛单位,由参赛国选送歌曲和选手,每年五月,在承办国举行半决赛和决赛,这些演出向欧洲广播联盟内的所有国家进行现场直播。冠军所获得的荣誉也将献给“国家”:本届获得冠军的国家便可获得下一届比赛的承办权。

  比赛的结果不是评委说了算,而是由全欧洲的电视观众决定。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观众不能选择“自己人”,只能为其他国家的选手投票,而且一人只能投一票。歌曲演唱完毕,会给出十分钟时间,电视观众以手机短信、电话和电脑网络等方式,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歌手,获得最高分的选手成为这届的冠军。

  欧洲歌唱大赛推出的歌手名单中可谓“星光熠熠”:西班牙情歌王子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1970年第4名)、瑞典乐队ABBA(1974年冠军)、加拿大流行天后席琳·迪翁(1988年冠军)、挪威新世纪音乐传奇组合“神秘园”(1995年冠军)等。观众投票的十分钟间隙内,组委会也会安排各式各样的节目,许多歌舞表演也借由这个机会被观众熟知,并走向国际舞台,如爱尔兰的《大河之舞》(1994年)。

  一部浓缩的战后欧洲史

  上个世纪50年代,饱受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欧洲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了振奋民心,总部设在瑞士的欧洲广播联盟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希望寻求一种吸引各国观众的“轻娱乐节目”形式。在1955年的一次会议中,委员会主席、瑞士电视人马赛尔·巴赞松提出了让联盟中的国家共同参加一个歌唱比赛节目的构想,并希望能同时将节目传送到各个国家去。

  在当时缺乏成熟电视直播技术的条件下,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想法。怎样让许多国家共同加入一个宽领域的国际网络,是首当其冲的技术难题。卫星电视在当时并不存在,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也为数不多,所以,第一届大赛主要为无线电广播节目,但在录音室中仍有一些摄影机,好供少数拥有电视的欧洲人观赏。

  第一届比赛于1956年春天在瑞士小城卢加诺举办,共有7个国家参加,东道主瑞士饱受争议地获得了冠军。由于只有7个国家参赛,为了增加节目内容,每个国家被破例允许选择两首歌曲参赛。一开始,大赛组委会将比赛命名为“欧洲大奖赛”,直到英国记者乔治坎佩在《伦敦标准晚报》中首次使用 “欧洲歌唱大赛” 这一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名称。

  尽管以“欧洲”为名,但大赛参与国的范围并没有仅限于欧洲大陆上。5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到这一赛事中,从开始的7国,到如今的51国。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非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包括以色列、塞浦路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以及北非的摩洛哥。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和俄罗斯也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显露出参赛的兴趣。俄罗斯歌手季马·比兰2008年以一曲《相信》夺得大赛冠军后,2009年第54届欧洲歌唱大赛,在ABBA乐队的歌迷——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大力支持下,在莫斯科轰轰烈烈地举办。

  普京也要“山寨”大赛

  欧洲歌唱大赛的备受关注,让许多国家都受益匪浅。大多数东道国都利用主办这个国际赛事的机会,在比赛中间穿插介绍本国风土人情的录像,成为了绝佳的旅游宣传广告。2005年夏天,东道国乌克兰为了配合大赛的举办,对所有欧盟游客取消签证要求,一时间,乌克兰成了欧洲人的观光热门地。

  每一年,参赛国为了挑选代表本国的歌手或乐队,可谓煞费苦心。各国可以通过电视台内部甄选或由高层定夺,但大赛组委会更鼓励在各国举行公开选秀,由观众挑选最受欢迎的歌手。在一些国家,国内选拔赛的规模甚至不亚于欧洲歌唱大赛本身。参赛国也可以像足球比赛一样邀请“外援”,在1988年,来自加拿大法语区的20岁姑娘席琳·迪翁就代表瑞士参赛并拿了冠军。

  热爱音乐、喜好饮酒的爱尔兰人似乎是生来歌唱的,在55届比赛中,爱尔兰一国便获得过7次冠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U2乐队和恩雅等天才歌手的带动下,爱尔兰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流行音乐歌手。在这段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里,爱尔兰夺得了四届冠军,其中包括一次三连冠,不仅使爱尔兰大出风头,更促进了这个国家流行音乐的发展。

  既能娱乐老百姓,还能加深欧洲各国的联系,欧洲歌唱比赛的成功模式,让初尝比赛甜头的普京冒出了“山寨”的念头。最近,他发出倡议,号召在上合组织内部,联合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举办一场“欧亚歌唱大赛”,选出“乌兹别克斯坦偶像”或是“塔吉克斯坦达人”一类的明星。

  对于这位颇有份量的粉丝的垂青,欧洲歌唱大赛也摆出公事公办的姿态。组委会发言人谢特·巴克表示,他们很高兴普京总理欣赏他们的比赛,不过如果他真的要举行比赛的话,就必须先解决一些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拥有这项歌唱赛事的知识产权,不过我们也很愿意将此出售给普京总理。”

  来源:2010年7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