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外交家
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薛捍勤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去年曾接受本报专访叙说与南京的不解之缘
谷岳飞
去年,薛捍勤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6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举行的国际法院法官选举中高票当选,从而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一般而言,国际法院法官可视作国际司法界的最高荣誉。
薛捍勤籍贯山东,但她视南京为“第二家乡”,在这座城市她度过了自己的高中时光,其父母目前也定居在南京。她认为南京是一座“让人特别留恋的城市”。
薛捍勤于2002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当选为委员会第62届会议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
中国女法官高票当选
据外交部网站报道,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史久镛于今年5月28日辞职,国际法院席位出现了空缺。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于6月29日同时举行法官补缺选举,薛捍勤分别获安理会15票和联大150票支持,高票当选。
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根据法院规约,法官均为“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精通国际法之法学家”。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选举,候选人必须在大会和安理会均获绝对多数票后才能当选。国际法院主要职能是在当事国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并为联合国机构提供法律建议。
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人士普遍认为,薛捍勤此次顺利当选国际法院法官,表明联合国会员国高度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选举结束后,薛捍勤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了新华社、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的采访。她对记者说:各国对中国候选人的积极支持主要是因为看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积极影响力。她认为这是她当选的主要因素。薛捍勤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光荣,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在我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我将秉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薛捍勤:资深高级外交官
薛捍勤,1955年9月生,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是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薛捍勤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法,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实务工作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1999-2003 曾任外交部条法司司长、中国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
●2008年12月30日任中国驻东盟首位大使
●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
●2010年6月29日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本报专访
“希望有机会能为南京效力”
薛捍勤曾接受本报专访叙说她的南京情缘
昨日本报记者去电向薛捍勤表示祝贺,但电话未能接通,估计此时她人尚在国外的缘故。去年6月25日,第十五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南京举行时,这位中国资深的女外交官曾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薛捍勤时任中国驻东盟大使。
在石门坎中学读高中
薛捍勤1955年9月出生在上海,成长在北京,但南京城也是这位女外交官成长经历中颇为重要的一座城市,去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便用“家乡”一词形容南京。她深情地表示:“我到过全球那么多城市,南京永远是最特殊的一个。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人文底蕴,南京都是一个让人特别留恋的城市。”
因为父亲是军人,高中时薛捍勤随父亲来宁,并由此和这座城市结缘,在南京石门坎中学,她完成了高中学业。那时南京人度夏的情景让她记忆深刻:每到傍晚,大街两旁,便有市民陆续抬出竹床,一家人在上面乘凉。竹床连片成营,场面蔚为壮观。“南京有火炉之称啊,我们从北方来,哪见过这阵仗。”
在南京薛捍勤度过了她人生中颇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后来其父母又定居在南京,让她对南京的情感更深一层。薛捍勤向本报记者介绍,江苏尤其是南京盛产外交官,其中不少至今尚身处外交一线,这也是这座城市值得骄傲的地方。记者了解到,新中国首位国际法院法官也是来自江苏,他是来自江苏吴江的倪征日奥,于1985年当选。
也会挎个篮子去买菜
接受本报专访时,薛捍勤表示,公众对外交官的理解多少有些抽象。事实上,工作之外,大使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位镜头前形象高贵的大使,甚至举出了家中装修的例子。她说,夫妻俩在一些装修细节的问题上,也会有争执。
“哪天你看见我挎个篮子去买菜,不要有任何的奇怪。”薛捍勤说。此外,她还介绍说,因为工作的关系,尽管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会相对较少,但在培养方面,她会去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令记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薛捍勤对“超女”的看法。对于个性张扬的80后、90后,薛捍勤表现出超出一般家长的宽容。她对记者说,“有些人会说这部分群体浮躁、为个性而个性,而你往40岁、50岁这些群体看,时下哪个群体不浮躁?年轻人正是这样一个年龄,你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不喜欢被称作“女强人”
当时的采访薛捍勤给记者留下了“女强人”的印象,尽管她本人极不喜欢这个“称呼”。
记者了解到,薛捍勤是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而且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薛捍勤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法,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实务工作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了大量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了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南京效力。”一年过去了,记者仍记得薛捍勤对南京的感恩之情。
本报记者 谷岳飞
链接
国际法院
历任中国籍法官
王宠惠:
1921-1939年任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前身)法官,曾任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北洋政府司法部长
郑天锡:
1939-1946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
徐谟:
1946-195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
顾维钧:
1957-196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和“国务总理”
倪征日奥:
1985-1994年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史久镛:
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3年至2006年任国际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