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奉献叫无怨无悔,有一种坚持叫矢志不移,有一种追求叫崇高信仰。在我的身边,就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奉献、他们坚持,他们追逐崇高圣洁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曾在鲜红的党旗下许下诺言——为实现这个信仰奋斗终生、至死不渝。
到部队10年,我经历过林林总总的事,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干了记者这个行当,更是热衷于沉到官兵的心底,听那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终生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无不是把信仰熔铸于岗位,用一生去身体力行。
高级工程师陈礼国的妻子3年前突发脑溢血,那时,他正在数千公里外的地方执行任务,接到医院电话时,他的手不停地颤抖,因为担心,也因为爱,但挂断电话,他没有向组织汇报,更没有流露出内心的焦灼,而是在按既定程序完成任务后,才飞奔机场。
在医院里看到不省人事的妻子时,这个坚强的男人哽咽得不能自已,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但伤痛之后,陈礼国又回了趟单位,作为那次任务的总负责人,他还有事情没做完。后来,再次回到医院时,妻子已经被宣判为“脑死亡”,成了植物人。
现在的陈礼国,如果不出差,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早上6点钟起床,为妻子熬好营养早餐,到医院喂她吃下,然后赶在上班前到达办公室。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累,但累得踏实。
许家启是入伍40年的老兵,因为阵地维护管理需要,他现在还住在基层营队,每天和一帮年轻官兵一起出操、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执行任务。
1990年,当时已是空调专家的许家启,每月工资只有193元,养活着一家4口人,妻子为贴补家用,每天都要到驻地一家豆腐坊为别人打工,既辛苦,收入又少,生活很清贫。
就在这种情况下,驻地一家刚开办的制冷企业老总慕名找到许家启,开出每月近10倍于他工资的待遇,但许家启想都没想就回绝了。“这不是钱的问题!”他的拒绝掷地有声、不留余地。
就这样,许家启在别人的不理解中坚守着自己的清贫。有人说他傻,这话传到了许家启的耳朵里,他回应说:“傻子才会逐利而行!”他的生活很清贫,但他的精神很富有,他在追逐着自己的信仰前行。
姚克勤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专业,第一次进入大山深处的部队,他很不适应,甚至萌生过逃跑的念头,但终究,那一次没有跑掉,他就留下来了。
这一留就是23年,中途他参加过两次同学聚会,第一次是毕业5年的时候,有同学邀他一同创业,他摇摇头,回到了自己的大山里;第二次是毕业15年的时候,有功成名就的同学邀他当副总,他还是摇摇头,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大山里。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
在团里,姚克勤当过股长、当过营长,也当过总工程师,进入了团常委之列,但这些大大小小的实职,他都干的时间很短,多则不到两年,少则只有几个月,不是他干不了行政职务,而是技术岗位离不开他。
都知道干行政职务有前途,但只有姚克勤例外,他说:“管机器我在行,管人,我外行!”就这样,姚克勤心甘情愿从团常委变成整天泡在阵地上的“泥腿子”。
我常常接触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听他们讲故事,是思想的震撼、也是心灵的洗礼。在我所在的那个部队,像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默默无闻,如同隐没在苍凉大山里的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坚守着他们的责任。
他们职务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却都在无怨无悔地坚持。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他们讲话录音时发现,他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入党时……”再往下听,“不给党丢人”“竭尽全力”……
我明白了,在青春的岁月里,他们都曾向鲜红的党旗许下诺言,如今,岁月老去,但信仰不变,他们奉献、他们付出、他们承载,皆为履行曾经的诺言,皆因青春飞扬岁月里那段永远不会褪色的梦想。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