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深圳经济特区扩至全市 最低工资统一企业忙应对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7月01日08:51

  深圳经济特区今起扩至全市

  市委、市政府将举行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庆典

  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特区面积从327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今日上午,深圳市委、市政府将举行“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庆典”。

  扩容之路8年风雨征程

  特区扩容最早的提议起于2003年。在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余庆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宝安龙岗两个行政区域划入特区范围管辖,从根本上解决深圳法律适用上“一市两法”问题的议案》,建议从根本上解决深圳法律适用上“一市两法”问题。该议案内容得到了深圳市所有全国人大代表的附议。2004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再次提出这一议案,此次参与连署的全国人大代表人数翻了一番,达到60人,而且领衔提交的人物更具分量,由时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忠提出。

  1992年7月1日,深圳市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拥有了“特区立法权”;2000年7月1日,《立法法》正式实施,赋予深圳市“较大市立法权”,这就是深圳“一市两法”问题产生的根源。“一市两法”造成了深圳行政区划范围内管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又不利于在对外开放中提供全市统一的法律适用环境和国民待遇,因此深圳一直尝试将更多的特区法规经过法定程序,改为较大市立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较大困难,这成为了深圳特区扩容提议的最初动因。

  此后,深圳社科界经常能够听到将特区范围扩大到宝安、龙岗的呼吁,甚至民间也一直在讨论“二线关”以何种方式从深圳的版图上退却。但其后的数年时间内,这个话题都没有得到中央的回应。

  2009年5月14日,媒体披露《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务院的批复函中提到,“涉及到特区范围、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程序报批”。这使得曾经一度沉寂下来的特区范围扩大话题再度热了起来。

  一直到今年5月份,这个被深圳人寄予厚望的话题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今年5月29日,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参加五届政协一次会议的讨论时,突然透露深圳特区扩容已获国务院批复。这一话题迅速被媒体捕捉并放大出去。

  6月1日,《深圳特区报》发布了国务院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的批复,批复指出,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特区范围扩大后,现有的特区管理线暂时保留,不再新设。

  对于“二线关”的去留,批复表示:“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虽然“二线关”何去何从被搁置,但特区扩容的消息已足以引起深圳满城欢欣鼓舞。

  扩容前一月

  全方位布局“大特区时代”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背景下深圳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特区扩容的喜悦在深圳市两会上得到了宣泄和放大,几乎每个代表团都在憧憬大特区时代的深圳图景。

  6月2日,深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特区扩容”成为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深圳市发改委、规划国土委、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负责人齐聚一堂谈论大特区。

  宝安区区长李文龙表示,一体化后,检查过关的麻烦将可以省去,而公交票价同城同价,水同城同价也减轻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龙岗区区长张备表示,特区扩容拉近了市民的心理距离,将提升特区外民众的自信心、荣誉感、家园意识。时任深圳市发改委主任的陈彪表示,深圳将从规划管理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四个方面推进特区内外的一体化。

  后发大区龙岗则提前开始布局大特区时代,吹响了“大特区建设,龙岗怎么干”的号角。6月8日,龙岗召开全区干部大会,商讨特区一体化发展战略;6月18日,龙岗再次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第一时间启动10个关乎龙岗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课题,而全区各职能部门、街道办等70余个部门也已经初步确定了特区扩容后的应对落实方案。

  6月10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对外公布,宝安、龙岗的最低工资水平和关内将统一调整为1100元,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历史上第一次站到了同一条线上,这是特区扩容消息发布之后首个一体化的项目。和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区10%的增幅相比,宝安、龙岗和光明、坪山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达22.2%。

  6月29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临时召开第一次会议,主题是梳理7月1日起将在全市适用的特区法规。对于长期受“一市两法”困扰的深圳而言,在特区正式扩容前做此梳理是非常紧迫的,而120项现有法规中有101项适用于扩大后的特区,13项暂缓实施。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黄超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超 吴永奎 刘婷婷 曲广宁

  扩容影响 生活有了啥变化

  从5月29日特区扩容的消息公布,到7月1日特区版图正式扩大,深圳人对特区扩容有着什么样的憧憬,如何从城市建设、区域崛起、民生幸福等诸多方面描绘一幅又一幅蓝图?

  其实,细细体味特区正式扩容前的这1个月,就可以从不同人的身上感受到特区扩容对深圳的影响,也可以窥见些许未来生活的画面。

  ◎地产中介多了个说服客户买房的理由

  特区扩容的消息出来后,地产中介又多了一个说服准购房者选择关外物业的理由。

  “现在特区扩容,关内外一体化,这些道路都马上会通,到时候你肯定不会嫌这里远了。”地产中介小敏努力地在向一名前来看房的客户推销关外的楼盘。小敏坦言,特区扩容的消息更明确了关内外一体化的方向,“至少感觉政府会加大力度改善关外的环境”。

  而事实上,从泥岗通到坂田的隧道早在政府的规划之中。

  ◎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讨论医疗卫生一体化

  今年的市“两会”,来自龙岗的人大代表刘晓杰提交了一份议案《关于加大投入促进特区内外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的建议》,但没想到,不久后另一个消息则让她和龙岗卫生系统人员振奋不已:特区扩容。

  刘晓杰是龙岗医院管理中心主任,熟知龙岗的卫生资源状况。

  在市“两会”结束后不久,刘晓杰参加了龙岗区卫生局组织的一次讨论,龙岗卫生职能部门中层以上干部都参与了,讨论的主题正是“特区范围扩大后,龙岗医疗卫生界怎么干?”

  刘晓杰回忆说,那次讨论非常热烈,会上,大家共同提出了实现关内外医疗卫生发展一体化的5个建议,包括以实际管理人口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与市内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双向转诊、业务指导、互惠合作、定期交流等沟通与协作机制等。

  刘晓杰还透露,今年,龙岗将加快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区中医院建设,以及坪地、布吉、平湖、沙湾、横岗、葵涌等6个街道公立医院改扩新建。

  ◎企业因最低工资上调而分化

  从今年7月起,深圳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将统一调整为1100元/月,作为特区扩容消息公布后首个接轨的项目,关外企业开始出现了分化:在大型企业,标准的提高让员工收入增加,切实分享了政策的“红利”。而部分中小企业则通过控制加班,或缩减工作岗位增加劳动强度等方式,化解标准提升后带给企业的成本压力,工人的实际收入未见明显增长。

  沙井欧达可电子公司是一家工人超过2000人的日资企业。记者从该公司总务科科长李国庆处了解到,早在今年5月,该公司便已主动为工人每月加薪150元,现在基本工资提高的通告已贴遍厂区。

  而迅邦电子公司总经理黄超荣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带给企业一定的震荡,这是关外企业与关内接轨必须经过的一个过渡期。他对工资标准的提高非常赞同,认为这是关外企业优胜劣汰的机会,“大型规范的企业会借此机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来控制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中小企业则可能会压缩工人的加班工资,甚至选择外迁来应对”。

  在工资标准提高前,一家企业的包装工阿炳月薪1700元左右,其中加班工资800元左右。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员工加班工资也相应水涨船高,于是,阿炳的公司取消了周末加班,转而延长了工作日的加班时间,“虽然加班时间不变,但是因为日常加班工资要低于周末,所以现在加班工资并不比以前增加多少”。

  刚过30岁的阿炳告诉记者,年长一点的工人都有家有口,期望多赚点钱养家,因此,不少工人都在考虑跳槽到大公司去,因为“大公司效益好,不会在意工人的这点小钱”。

  ◎私家车主不敢再乱停乱放了

  多年来,家住福田、工作在宝安石岩街道办的王建华(化名)每天都要驾车沿着福龙路一路开到办公室,对于关内外交通罚则的内外有别,他体验不谓不深刻。

  “差别就是两个对比,管理一紧一松,道路建设一个城市,一个农村。”王建华说。

  但如今,王建华的感受有了些许改变。

  “不敢再乱停乱放了,过路口也要多看几眼红绿灯的位置。”王建华笑呵呵着说。

  经常开车的王建华很喜欢边开车边听广播消遣。半个多月前,他从广播里听到,今后,宝安将和关内实行一样的交通处罚标准,闯红灯不再一次仅罚款200元了事,而是首罚500元,第三次就要罚1000元了。

  王建华没有刻意去了解宝安会有哪些具体的罚则与关内对接,他是个很谨慎的司机,自认为“小心行得万年船”。

  载着记者奔走在石岩街道的主干道上,一遇到行人穿行马路,王建华就立即减速甚至刹车。

  “这么宽的马路,开到60码没问题,可是你看这些乱窜的行人,你最多开到30码。”王建华说。

  尽管谨慎,但王建华仍然难免“中招”受罚。

  “关内的监控和路面管理很全,有时候你都不知道怎么就违规了。”说归说,王建华仍很赞同在宝安实施同样的交通罚则,“这样一来,宝安的交通设施建设以及司机、行人的交通素养都会相应提高,我们也好走多了”。

  王建华用了一个“交通素养”的词汇来形容他对顺畅交通的理解。

  在王建华的“交通素养”里,不乱闯红灯排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