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学生触电身亡现场。 |
6月20 日晚,南京师范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洗澡时触电,最终导致死亡,该事件被称为“触电门”、“洗澡门”。事故发生后,许多学生对校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出了质疑。事实上,高校校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不高,是学校裙带关系较严重的地方,成了校方安置亲属的风水宝地。
校医面对伤者比学生更慌张
6月20日22时10分左右,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学生宿舍西苑11栋421室突然传出“救人”、“触电了”的呼救声。触电者是421室的宋振强,当时他正在洗澡。他的室友朱杰及时发现了这一惨剧。因为卫生间里有电流,怕再次引发意外,同学们的解救行动被迫停止。
找校医、打120、找楼层管理人员关电闸,现场学生乱作一团。宿舍楼电源总开关及时切断,因为没有触电营救经历,学生们都在等待校医来救人。
虽说校医院距离宿舍楼不到50米,但10分钟过去了,校医仍未到达现场。朱杰和另一同学将宋振强抬到了楼道里。
刚刚考得救生员资格的胡振洲同学立即对宋振强进行急救,按压胸腔做心脏复苏并做人工呼吸。“他几乎没有了呼吸,心跳很微弱。”胡振洲说。
在事发大概20分钟后,校医终于出现了,让学生们感到诧异的是,医生并没有马上进行急救。
“她好像比我们学生还要慌张,第一时间是掏出手机通知校救护车,然后就呆在一旁注视着伤者。”一位同学在博文中这样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四五分钟后,这名校医接替胡振洲开始急救,按压胸腔、挤压人中和虎口,不时地拿出听诊器听心率。除此之外,她做得更多的是不停地回头张望,有同学认为她在等真正的急救人员来接替自己。
22时36分,校医院急救车到达楼下。
直到22时45分左右,伤者才被抬上急救车送往栖霞区人民医院,但最终没有被抢救过来。
校医院大夫水平让师生不敢恭维
事故发生后,许多学生对校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出了质疑。
一条马路之隔,为什么校医将近20分钟才到?校医到了也没有采取打强心针等急救措施。
对宋振强的急救过程,校医院拒绝提供当天的急诊记录和值班医生姓名。
事实上,校医院医生不会急救在南师大发生已经不止一次。
“要不是我哥们儿命大,那次可就挂了。”一名同学讲述了他见证过的一次急救。
他的同学突发心脏病, 20分钟后校医院医生赶到寝室,手里拿着听诊器和血压计,手忙脚乱,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一个劲儿地问陪伴的同学:怎么了?怎么办?
急救车上只有一副担架,没有氧气瓶,也没有其他急救设备,医生在车上只是为生病的同学按摩心脏,不断地喊他的名字,其间倒是不忘提醒陪护的同学第二天到校医院交100元的急救费用。
有了这次教训,他们班的同学发生急症都是直接送大医院,不再找校医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同事到校医院输液,一名护士问他:“是这样扎吧?”吓得老师转身就走。
一位同学运动受伤,校医问他:“你怎么了?”“可能是骨折了。”“你能觉得你是骨折吗?”“不是骨折估计也骨裂了。”“你能觉得你是骨裂吗?”……
记者在江苏多所高校调查中发现,除了一些开设有医学专业的高校外,多数高校的校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不高。在校医院就诊,主要是图方便,好多学生教师就诊更多的是直接拿药,医生也主要以开药为主,再就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做隔离预防工作。学生对病情稍有疑问都被建议去大医院就诊。
即便是一些很基本的体检,有的校医院医护人员也做不好。对于一般的疾病,医生开药基本都一样,感冒就是板蓝根、小柴胡、银翘片,发炎则开头孢、小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