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雷州市教育局院内挤满了雷周一中第一初中的学生 |
同日,雷州一中本部门口,第一初中学生人头攒动 |
雷州数百学生为保校“围攻”教育局,市长赶到表态后散去
2010年6月21日,当执教于广东省湛江雷州市雷州一中第一初中(也称“雷州市初级实验中学”)的王老师听说自己的学校要从雷州一中分离出去、自成一家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名校招聘数百人角逐
5年前,王老师还在雷州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待遇就别提了,都不好意思讲出来。”2005年,当听说雷州一中要办第一初中并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老师的时候,王老师的“进城梦”被再度唤起。
作为雷州市远近闻名的重点中学,雷州一中要招聘第一初中教师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很多人。在雷州,各乡镇中学教师一年收入不过一万多元。雷州一中的教师虽然基本工资与之差不多,但是福利好、补贴多,加上补课收入,每年入息有三四万,而且“经常有学生家长请客送礼。”
于是,来自雷州各镇学校的数百名教师,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试教一年等多层筛选,一路过关斩将后,其中的31人最终脱颖而出,被招入雷州一中第一初中(以下简称“第一初中”)。王老师便是“幸运儿”之一。“也免不了要走后门、送人情。”不过,能够成为“雷州一中人”,王老师觉得自己“脸上有了光”。
然而报到之后,新老师们发觉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
雷州一中第一初中座落于雷州市附城镇卜扎村,距离雷州市区近十公里,周围是空旷的农田和鱼塘,只有一条省道S373线从门口经过。寄宿学生四五十人挤在一间寝室,连电风扇也没有。
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硬件设施,第一初中都与雷州一中本部相差甚远。但即便如此,凭着雷州一中的金字招牌,优质的师资和生源保障了第一初中教学水平迅速提升。近几年来,该校的教育质量在雷州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的老师很负责,学生很听话、刻苦,和老师的关系也不错”,雷州一中第一初中初二年级学生小武(化名)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能进雷州一中就不容易,我们肯定会很珍惜。”
“同根”民校招生受优待
第一初中成立后,无形中与雷州一中的另一个初中部“新南方学校”形成竞争关系。资料显示,新南方学校是经雷州市政府部门批准的半封闭式民办公助全日制学校,也是雷州市最具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民办龙头学校,这与第一初中的公办性质截然不同。从去年开始,王老师发现,这两所“兄弟”学校的关系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2009年,雷州市教育局出台政策,规定雷州一中第一初中将不能再在全市范围内招生,而只能招收雷城、附城、白沙三镇小学的走读毕业生。与此同时,新南方学校则趁机在全市范围内大量招收各校的尖子生。
招生受限使得第一初中的生源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去年招进来的学生分数低了许多,还不知道后年中考怎么样呢?”第一初中的一位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同为雷州一中初中部,招生待遇却相差很大,当地一位知情人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可能原因:“第一初中是公办的,又是义务教育,收费便宜;新南方学校是民办的,收费很高,能赚钱。”雷州坊间的传言称,雷州一中的某位领导,正是新南方学校的股东之一。
进入2010年6月,一则消息让第一初中的老师们彻底坐不住了。6月21日,早上刚从家里赶到学校,王老师便从同事口中听说“雷州一中要把第一初中踢出去,我们学校要变成附城镇第三中学了。”
随后,王老师和其余30位老师匆忙赶往雷州一中本部,向校长郑保书核实是否确有其事。王老师称,起初对方未置可否,但后来“我们问得紧了,郑校长说以后一中会从情感上支持第一初中。”老师们提出,能否考虑保留其雷州一中的教师编制,对方称:“一切由组织安排,我没这权。”
来自雷州一中的答复意味着,“雷州一中”的光环将不复存在,第一初中也将降为附城镇所属的乡镇中学,老师工资待遇会大幅下降。这让曾经付出许多努力才“挤进”第一初中的老师一时难以接受。而雷州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6月29日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雷州一中的教师待遇在雷州算是最好的,“肯定比乡镇中学好多了。”
而对于第一初中被雷州一中抛弃的原因,王老师认为,学校的公办性质导致雷州一中渐渐视其为一个包袱。他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出示了一份2009年度雷州一中工作报告,其中称:“卜扎校区(即第一初中)1300多人,平均每班学生70人,班额严重超编……每年水电费超过120万元,不能不说是学校本部一个沉重的负担。”“说白了,就是嫌第一初中赚不到钱,想甩包袱。”王老师忿忿地说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