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松榆里小学:弘扬国画艺术(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02日14:58

学生“诗配画”展演现场

  [编者按]垂杨柳学区是北京市朝阳区规模较大的一个小学学区。多年来,垂杨柳学区发挥区域教育管理职能,积极为所辖16所小学提供服务与支撑。自《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推进以来,垂杨柳学区准确定位,积极作为,围绕弘“务实、拼搏、创新”的杨柳精神,办“优质、均衡、特色”的杨柳教育目标,在全面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以特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区域内各校自主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垂杨柳学区从打造校长队伍入手,帮助校长梳理办学理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学区构建促进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管理机制,出台垂杨柳学区特色项目建设评估标准,评价要素涉及目标管理、科研课题、师资队伍、过程管理、教学效果、成绩展示六个方面;学区本着全面推进和重点打造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为学校搭建平台,宣传、展示、梳理和推广学校特色建设成果,影响和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从而,为“每一所学校都精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典范。

  我们分别已经以“垂杨柳中心小学:创建阳光校园”、“劲松第四小学:培育"最好"的我”、“南磨房中心小学:科技教育入佳境”、“沙板庄小学:劳动教育促五育”、“武圣庙小学:小口琴与大文章”为题对垂杨柳学区其中5所学校的特色建设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期,我们将专题报道垂杨柳学区垡头小学、垡头第二小学、劲松第三小学、松榆里小学、田华小学的办学成果。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弘扬民族文化自然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学习炎黄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办学特色,以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松榆里小学选择了国画——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切入点,以弘扬国画艺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为途径,创建和谐校园,构建起“崇德、惜时、乐学、勤勉”的学校文化,推进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深入发展。

  数千年浩瀚文化孕育出的“国画”,是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崇尚意境之美,侧重文化气韵,讲究风范灵动。它强调多样性及统一性,作画讲究笔法和墨法交融运用,其意境讲究形似与神似相统一,孕育了内涵精深的中国艺术气质:中庸、和平、含蓄、质朴、壮伟、高雅、飘逸、和谐。松榆里小学以国画艺术教育为先导,以校本课程为呈现方式,以专家引领丰富课程资源,以外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以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田,以竞技比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

松榆里小学杜红军校长

  独辟蹊径路

  如果从战国帛画算起,我们民族的绘画已经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齐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画论,他提出:“绘画六法首为气韵生动,要传的便是"生命的律动",重的是"神"而非"形"”;“六朝四大家”之一顾恺之提到的“传神写照”,说的便是气韵,“气韵”随在笔墨境象之外,但它又是笔墨、色彩、境象、布局的总和。笔墨、境象等是可见的、具象的,而气韵生动则是只能意会的境界。

  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第三步,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华,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国画的内涵来看,还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去理解,美术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以美术创作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创作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进行国画启蒙教育、诵读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一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理解,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小学的杜红军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和他的老师们一道开发出学校的国画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设施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中国书画艺术熏陶,这奠定了他形象思维的基础。他在物理研究中深刻感悟到:“艺术和科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有人这样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经过三年本科的美术教育国画专业的学习,松榆里小学的三位美术老师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画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祖国的艺术瑰宝。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弘扬祖国国画艺术,传承祖国文化经典,让笔墨之香蕴染到整个校园”成为松榆里小学全体美术老师的共同愿望。

  2005年9月,松榆里小学开设了国画校本课程,根据美术老师的自身特点,学校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课程,此举深受学生的喜爱。

  写意画十分注重笔墨的韵致,讲究“以气力使笔墨,以笔墨生精神”。韵致是笔墨的情调,更是一种生命的律动。这种律动之美源于笔者对自然之景的感受与体悟,并以娴熟的笔墨表达出一种由自然神韵转化为审美意象与审美情感相互推移的特有之境,彰显出灵动活泼的生气与光彩。这里有笔墨美、气势美、结构美、色彩美、意境美。松榆里小学在写意国画的教学中,使学生感悟到美,进而创造美,达到艺术教育的最佳境界,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健康全面发展。

画家郭东瑞到学校指导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松榆里小学的美术教师大胆探索,精心实践,团结合作,刻苦钻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积极编辑国画校本教材。同时,他们注意参考各种国画书籍,丰富表现素材,更新教学内容。除了美术教师、美术书籍等,学生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同学们不仅自己寻找到喜欢的表现内容,还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喜爱国画的家长们,不仅愿意将其作品带进学校的课堂,还抽出时间走进了校园,以其对国画的喜爱之情,深深打动了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国画校本课程的学习资源。

  俗谚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国画教学需要的美术用具不仅强调专业化,而且内容多而杂。松榆里小学在教室紧张的情况下,把原来的一个美术教室发展到两个美术教室,并改善了教室装备,配备专用画毡,提供学生画纸,安装国画展板,改装上下水管道,为国画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同学们坐在崭新的画室内,聆听高山流水的旋律,运用笔墨,承载智慧,创设新的视觉美感。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小学以国画为切入点,着眼于情,关乎着美,直抵学生们的五官感觉。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在生动、形象、鲜明、直观的艺术呈现中,为孩子们展现着善良美好的情感。

  专家引领与学习提升

  郑和七次下西洋,拉近了明王朝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友好往来;邓小平总设计师改革开放的创举,为中国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一个学校的特色发展,仅仅依靠几个美术老师和自己的学生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在朝阳区美术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松榆里小学请来了画家郭东瑞老师。郭老不仅给学校的美术老师及学生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宝贵意见,而且,他还挥毫泼墨,现场创作,当时的气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情不自禁的拿起墨笔与郭老一起作画。这一场面,掀起了老师和学生们极其浓厚的学习热情。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同学们的创作灵感似乎一下子打开了,一幅幅国画作品应运而生。

  2008年10月,松榆里小学成功举办了“年年绘丹青,岁岁庆重阳”国画校本展示交流活动。活动中,学校请来了热爱国画艺术的家长朋友、老师朋友、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家,还有各级领导。在活动中,学校呈现了三节国画课堂教学,展示了学生及老师的绘画作品,创设学生与家长、老师与专家绘画交流的平台。

  李泽厚曾谈论过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他说:“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松榆里小学虽然没有看齐白石大师绘画的经历,但是此次专家们的现场演绎给了师生同样的启示,成为学生成长里程中的坚实积淀。

  “鼓励艺术就促进了学生表现自我。”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是对学生强有力的艺术鼓励。松榆里小学的这次活动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他们丰富视觉感悟的有效食粮。视觉艺术可以使学生得以化解郁闷的情感,实现自己在物质世界中的价值。艺术帮助学生寻找能够自我控制、自我构建的情感模式。艺术对所有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挑战,无论是先天不足的还是天资聪颖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表现自己的能力。

爱心贺卡送四川

  学校要发展,没有特色不行,教师要发展,没有专业素养不行,学生要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个性与特长不行。在构建学校国画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松榆里小学不仅把专家请进来,还把老师、学生送出去,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

  五年来,松榆里小学先后送出三位美术教师到苏杭、桂林、大理参与写生、绘画交流等活动,多次参与国画研修班的学习,与教育专家刘存惠、巩平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与画展或绘画创作交流等活动。

  多年来,松榆里小学本着“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理念,不断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持续的鼓励与培养,使学校美术教师的绘画作品连年获奖,撰写的论文多篇荣获市、区各种奖项,他们执教的课程也荣获市、区奖项,有一名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两名教师发展为学区级骨干教师。松榆里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为学校的国画校本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氛围和成果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松榆里小学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了主观意识。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感悟民族艺术之美,不应仅体现在课堂上,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重要。

  走进松榆里小学,门厅等环境设计和巨幅山水的气魄让人的豪情顿然而生;教学楼一层楼道内,美术教师柔美的国画作品时刻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楼梯走廊上、校园的橱窗内,学生稚拙的表现会给你带进另一个世界。国画氛围充满整个校园内,学生的视觉里、头脑中,在不知不觉中被国画的笔韵渲染着,陶冶学生的情感,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松榆里小学,竞赛活动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成长与提升的阵地。每年,学校教师都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师绘画比赛、论文比赛、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等;每一次活动,学校美术老师参与率都是百分之百,获奖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学生参与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更是数不胜数,无论是环保题材,或是奥运题材,还是漫画创作,他们大胆尝试采用国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表现,呈现出不少好的作品。

  近几年来,松榆里小学获奖的作品已达一千五百余幅,其中有十幅荣获国际创作大赛的奖项。每年,朝阳区在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师生绘画作品展览活动,学校师生都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学校毕业生以美术特长生考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例也逐年递增。

  艺术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而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历来被教育大家、领袖人物所重视。北京市朝阳区松榆里小学以国画为载体开展的艺术教育是“养心”教育,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国画艺术教育在学校扎下坚实的根基,艺术教育引领着松愉里小学飞速发展,小小墨点撑起松榆里小学的蓝天,孩子们健康快乐有品位地生活着。

北京市美术教研员到学校指导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