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兰渝铁路建设见闻:保护古迹 施工“架子队”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02日15:30
  中新网甘肃岷县7月2日电 (记者 侯志雄)入伏季节的甘肃岷县细雨如雾,汽车沿着海拔近3000米的盘山路上委蛇在兰渝铁路施工沿线。记者在采访中获知兰渝铁路的施工者保护古迹的故事,还有许多重庆籍工友表示,在全线开通时将乘坐火车回家乡。

  兰渝铁路公司总经理徐双永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兰渝铁路全长820余公里,桥梁和隧道里程就占到七成以上。特殊结构隧道多,地质条件复杂。

  兰渝线的一棵古树与一眼古井

  来自河南洛阳的李海飞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在兰渝铁路古迹坪隧道口的工作室里熟练地操作着。个子不高的他在中铁16局兰渝铁路古迹坪隧道项目部承担技术工作。 与李海飞熟练技术操作不同的是,记者与其交谈起来他显得有些腼腆。去年2月25日,他进入隧道工地实时监控隧道施工状况,及时处理技术问题是他的职责。

  记者乘车进入隧道,几盏高倍聚光灯下,一台似机械手的设备正在将混凝土如水雾般均匀的喷在隧道拱形壁的表面。“这台机械喷锚机是兰渝铁路公司花了400多万元从意大利进口,它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台人工湿喷机,每小时可喷30立方。”中铁集团16局的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陈炳祥介绍说。“在兰渝铁路的隧道施工中,类似这样的先进设备将陆续引进。”

  陈炳祥还告诉记者,就在古迹坪隧道口的上方有棵生长约上千年的古树和一眼尚未干涸的古井,在隧道建设中,他们想了许多办法保护住了这一上千年的古迹。

  兰渝线的“架子队”模式

  在兰渝铁路沿线采访中,记者在隧道工地上听到最多的就是施工“架子队”。这是兰渝铁路公司施工方的专有名词。各项目部直接管理“架子队”。其中包括技术、质检、安全、材料、工班长等多名管理人员全过程在岗,形成从上至下的“梯形”管理模式。兰渝铁路施工方介绍,摒弃了以前使用包工队的做法,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在岷县的木寨岭隧道工地的休息间,来自四川省资阳32岁的姚安全用手中抹布擦拭着安全帽上已板结的混凝土块。今年4月份,他进入工地上,主要从事混凝土打底衬工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下来他的银行卡中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比在家里种地要强许多。”姚安全说。

  记者从斜井工作面进入正在开挖的隧道中,隧道内的墙壁上有防护灯,光线尚可,在一堆刚清理下来的废渣堆上,几名工人正在用钢钎打眼,而他们脚下是布满了混蚀的泥水。

  与姚安全同乡的“架子队”队长吴绍志从去年2月进入工地至今没有回过家,从19岁起他开始隧道挖掘工作,他的女儿今年高考,他对记者说,“希望能上所好大学。”

  重庆施工人员想乘兰渝线火车回家

  在木寨岭隧道施工人员中有许多是重庆籍工人。家在重庆云阳县,在工地上从事调度员工作的唐军表示,“兰渝铁路修好后一定要坐火车回老家。”他18岁就开始在中隧集团工作,这些年天南地北参加了很多隧道工程。

  与唐军一样,从事隧道施工近20年的现场管理员柏小波也来自重庆,他笑称自已为“打洞的”。在他经历的隧道施工中,“木寨岭隧道于施工地点环境条件是非常差的。”柏小波对记者说:“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用隧道中用钢管做底衬的龙骨架不断变形,不时还有水渗出,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他们只有反复进行加固。

  自从去年2月份进工地至今,柏小波没有和他七八岁的儿子见面。当他说起今年放暑假妻子将带儿子来看他,眼神中增添了几分期盼与兴奋,届时,就可乘坐时速达200公里的火车用6个小时即到达重庆。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