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陈宝森: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及其未来走势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02日16:46
  内容提要 奥巴马在竞选中打着"变革"的旗帜入主白宫,标志着美国政治钟摆自右向左的回归和美国发展模式脱离新自由主义的重塑,是美国两党政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又一个新的轮回。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发展模式的身价暴跌。谁将是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胜者,是欧洲?还是新兴经济体?看法迥异。欧美孰优孰劣的较量暂时仍然难分伯仲,还需要经过更长时期的实践检验。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金融危机

  一、美国模式和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

  什么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美国发展模式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关系加以剖析。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求实和革新是美国国民性格精萃的一面。在这种精神下,美国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发展速度较快,劳动生产率较高,有美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没有这个前提,美国就不可能在短短一百多年间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而踏进知识经济的门坎,并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这一发展模式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第一,有现代企业制度作基础。美国领先于其他国家,使家族企业过渡到经理制度,实现了公司制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对企业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和管理。2005年,美国有2 100多万家业主制企业,276万多家合伙制企业,567万多家公司制企业,即现代企业。数字表明,业主制的数量占绝对优势,然而从它们所创造的财富看却截然相反。就总收入而言,公司制企业是合伙制的7倍,是业主制的18倍,就净收入而言,公司制是合伙制的2.5倍, 是业主制的6.2倍。现代企业制度对美国的发展模式起到了基础作用。

  第二,有科技、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美国的创新体制最初是从欧洲移植过来的,不过有许多新发展。例如由斯坦福大学特曼教授推进的以硅谷为平台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它对美国信息革命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并且在科技前沿继续起着领先作用。美国700多家国家实验室,同顶尖的高等院校,以及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结合所建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则是不断提高美国各行各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三,有以内需为主体的,防止外部冲击的防波堤。以2006年为例,美国个人消费占GDP(实际)总额的71%,私人投资占16.6%,说明国内私人需求占了GDP的绝大比重。从外贸占GDP的比重看,美国进出口总量占当年GDP(现价)27.8%, 其中出口只占10.9%,对外依存度比其他国家低很多。例如,同年德国进出口总量占当年GDP的82.9%, 其中出口占44.1%。我国进出口总量占当年GDP的73.8%,其中出口占40.1%。显然美国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第四,有一套有效的物质刺激机制,充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美国公司制企业对普通职工有按技能分等级的薪酬制度和按业绩进行奖励的制度。对公司高管则除薪金外还有根据业绩给予各种奖励和股票的办法。在创新型企业中盛行选股权的做法,对调动白领职工的积极性也有很强的推动力。

  第五,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业,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为企业的上市、兼并收购以及融资服务,使成功企业迅速壮大。金融业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美国金融业的大发展第一次是在1880到1900年间,为铁路和早期的重工业的发展筹集了资本;第二次大发展是在1918到1933年间,为电气革命和汽车、医药业融资。他们帮助一些公司上市,在通用电气公司是1913年,通用汽车公司是1920年,宝洁公司是1932年,二战后,风险资本兴起,现在高科技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微软公司、思科系统公司都是在风投公司的培育下崛起的。

  第六,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为美国企业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跨国经营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把产业链按照要素成本撒向全球,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虽然就跨国经营而言英国是先驱,其他发达国家紧追其后,但是美国早已在竞争力上超越所有发达国家而执全球之牛耳。

  上述基本要素体现了美国模式的长处。然而,在这一百多年的历程中,美国经济所走的道路并不平坦。除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周期波动以外,还出现了两次大危机和一次"滞胀"。这就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2008年扩展到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上世纪70年代的"停滞膨胀",它们给美国经济带来麻烦,停滞、倒退几年到十几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间断的呢?是因为美国经济并非在真空中,而是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运行的。美国的政治是大资产阶级主导的利益集团政治。不同的利益集团有不同的诉求。而当前美国轮流坐庄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共和党的多数代表大资产阶级保守派,民主党的多数则代表大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虽然都维护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但路线则有所不同,因此对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各种基本要素,会用自己的政策加以诠释和影响,并造成不同的政治经济后果。

  二、从老自由主义模式到新自由主义模式

  新、老自由主义都是一种保守主义思潮,是在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仍然主张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一种理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企业生产力的高度集中,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发展使贫富差距拉大,劳资纠纷增多,同时也激化了工农矛盾和大、中、小资本的矛盾,使经济周期波动日趋激烈。这些矛盾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已经难以解决,它呼唤政府发挥调节和监控作用。然而,大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政治代表仍然坚持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政策,主张对市场放任自由。这样他们就把美国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扭曲了。

  我们说,在有美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现代企业制度是好东西,但新老自由主义者对企业的垄断行为却不想加以干预;创新是好东西,但他们对制度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却不加监督;以内需为主体具有不怕外部冲击的优点,但用借债刺激内需却带来经济的失衡;物质刺激对经济活动有激励作用,但是向大资本和企业高管过度倾斜,就要丧失社会公正;金融业发达是好事,但是放纵金融投机,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让金融资本自我膨胀,就将导致经济灾难;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是靠穷兵黩武,满足大资本的扩张要求,就会劳民伤财,丧尽人心。这样新、老自由主义者就把美国发展模式塑造成了与时代背离的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美国却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它符合强大垄断资本反对政府干预,放手让他们发财致富的诉求。老自由主义,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历经哈定、柯立芝、哈佛三位共和党总统。其结果就导致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美国经济的发展倒退了10多年。

  小罗斯福上台标志着老自由主义的退潮。罗斯福被大危机推上了历史舞台。他是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但是他有灵敏的政治嗅觉,知道如果不采取改良主义政策,美国社会就会内爆。他与老自由主义者的差别就在于他主张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约束垄断资本,援助弱势群体,编织社会安全网,缓和阶级冲突。并且试图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他用这一套办法使美国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获得较好的发挥,支持了广大弱势群体的诉求,挽求了美国的基本制度。同时,因为他领导了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而成为唯一蝉连三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搞"赤字财政"先于凯恩斯,他从一个"预算平衡论"者,不自觉地走上了用"赤字财政"调控经济的道路,避免了"罗斯福自己的经济危机",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实证经验。在此基础上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和全世界走红了30年,并在肯尼迪·约翰逊时代发展到顶峰,包括保守主义的尼克松都称自己是凯恩斯主义者。这样就形成了以"赤字财政"为标志的凯恩斯主义发展模式,也可以说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版。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约翰逊悍然扩大不得人心的越南战争,实行了大炮和牛油并举的错误政策,美国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陷入了"停滞膨胀",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宝库又没有对付滞胀的对策,因而走进了死胡同,为新自由主义的登场和老自由主义的回归,开辟了道路。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是同凯恩斯主义反复交锋后,逐步在美国取得主导地位的。它是反对凯恩斯主义各派经济学说的统称,包括货币学派、供应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等,又因华盛顿共识而名噪一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美国真正付之实践是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以后。里根笃信供应学派理论,他的名言是"政府不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己"。里根在竞选中的胜利,被保守主义者看做是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老自由主义的复兴。他们在自由主义理念上确实是一脉相承的。许多美国人认为里根的杰作是大搞军备竞赛而搞垮了苏联。但是他的经济遗产则有,第一,因为搞亲大资本大企业的税收革命,使联邦预算背上了1.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相当于历届总统赤字之总和。第二,由于奉行对外汇市场的不干预政策,美元急剧升值,在他的第一任期,严重削弱了美国出口的竞争力。第三,对金融市场放任自流,制造了一次不小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使楼市和储贷协会受到沉重打击。这次危机的爆发虽然是在老布什的治下,但其根源却种在里根时期。

  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小布什任内走得更远,最突出的就是为石油财团的利益而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同时实行有利于大企业大资本的巨额减税政策,并对金融投机资本放纵,使衍生品泛滥成灾,对于后者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自由主义模式历经里根、老布什、小布什三位总统20年的精心培育,其间虽有克林顿嵌入8年的插曲,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政策,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它的统治地位。最后以小布什卸任前的严重金融危机告终。这次危机对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美国"金融帝国"的皇冠和华尔街无往不胜的神话破灭了。三大投资银行在一夜间垮台,老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超级大国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需要好几年才能缓过气来。这就说明新老自由主义在垄断资本当道的今天都只能对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造成严重伤害。这还只是肉眼看得到的一面,实际上新自由主义亲大资本的政策还把美国社会的不平等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根据美国无党派天主教慈善团体的调查,进入21世纪,美国有占人口总数12.6%的3 700万人生活在官方贫困线之下,在2000到2004年, 贫困线下的人口增加了530万。同时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在扩大。例如,在1998年(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年)人口中的20%持有全国总净财富的83%,而处于底层的80%人口仅持有净财富的17%。这是自1920年以来尚未见到过的极端不平等现象。近年来,尽管人口在增加,美国联邦政府和许多州政府却对给穷人的社会开支实行了削减。在9个发达国家中,芬兰、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瑞典6国在政府援助之前,贫困率都在20%-30%以上,在实行政府援助之后降到10%以下(其中瑞典降到3%,芬兰、挪威降到4%,加拿大和英国分别降到10%和13%),而美国则叨陪末座,从29%降到18%。在这几个发达国家中美国的贫困率最高,公共社会支出最少。天主教慈善团体在2006年发表的题为《贫困在美国--对公益的威胁》政策论文中评论说:"贫困在美国是我们灵魂中的一个道德和社会的创疤,……我们实际上有资源,经验和知识去消除贫困,特别是长期贫困,但是我们还没有这种政治意愿。"这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后果,是对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尖锐批判。

  三、政治钟摆的回归和发展模式的重塑

  奥巴马在竞选中打着"变革"的旗帜入主白宫,标志着美国政治钟摆自右向左的回归和美国发展模式脱离新自由主义的重塑,是美国两党政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又一个新的轮回。奥巴马的改良主义政策能走多远,新自由主义模式是否从此偃旗息鼓,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奥巴马的治国理念继承了民主党的传统,明显地是要重塑一条发展道路。奥巴马没有给自己的政策纲领贴上"主义"的标签,但是在他的智囊班子里包揽了从后凯恩斯主义到新增长理论的所有顶尖人物。他们正为打造奥巴马新政发展模式殚思竭虑。

  新总统上任后,首要任务是克服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在这方面奥巴马把政府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在运用赤字财政拯救市场,刺激经济,促进复苏上已经为罗斯福所望尘莫及。这可以说是奥巴马"新政"的序曲。接下来他做的事就是收拾华尔街的烂摊子,进行金融改革。 其实质是对华尔街金融垄断资本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约束。他在6月4日向国会递交了《金融管理改革的新基础》白皮书。其核心是大大加强美联储的权力,由这个机构负责监督对整个美国金融业形成威胁的系统性风险,并以大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要对象,兼及规模与复杂性与之相当的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外他还要负责对这些公司高管薪酬以及金融市场交易系统的监管。白皮书还提出了保护消费者及严格规范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在社会问题上,奥巴马的"新政"将直击全民医疗保险。对奥巴马说,这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一件大事。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字,美国目前有将近4 6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其比例在发达国家居首位。美国的医疗改革势在必行,美国医疗开支占GDP的16%,人均全球第一,但包括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在内的多项指标在发达国家中都排名在后。在共和党当政的时候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连国会已经通过的扩展州儿童保健的计划也被小布什以花费太大为由而否决。奥巴马显然希望在他手里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在促进美国产业结构升级,为美国经济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方面,奥巴马把宝押在开发新能源和削减碳排放量以及环境保护上。成为对比的是,在小布什治下,曾以减少碳排放量会提高成本,削弱美企业竞争力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引起全世界对美国的不满。奥巴马决心化被动为主动,在今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打一场漂亮仗。一项斥资7 870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已经在国会通过,并由奥巴马签署。一场开发新能源的战役正蓄势待发。

  所有这些奥巴马政府已经实行,并正在实行的政策措施,能否获得预想的成功尚在未定之中,美国大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抵抗力量仍然不可忽视。但一个奥巴马新政的路线图,已经清晰地勾划出来。

  四、谁将主导美国发展模式?哪种模式将是竞争中的优胜者?

  奥巴马新政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当中,它能不能长期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取决于许多内外因素。从国内说,奥巴马虽以压倒优势登上总统宝座,表明美国多数选民对新自由主义的厌弃和对实施新政的渴望,但是保守派大资本的力量依然强大,奥巴马的新政有多少能在国会过关并顺利实施,还很难说。像全民医疗保险这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的做法,10多年前,当克林顿向国会倡议时,就碰了大钉子,以致胎死腹中。从国外环境说,尽管奥巴马摒弃了小布什的单边主义,但是美国要在世界当头,要用美国价值观改造其他国家,使美国领导人很难在国际关系上实行真正的民主,并抛弃为垄断资本的利益而实行的双重标准。因此,也将很难为实施新政营造出有利的国际环境。此外,不犯错误的政治家是罕见的,罗斯福挽救大危机和反法西斯的胜利,肯尼迪用登月创举为民主党赢得的光环,到了约翰逊后期就黯然失色了。约翰逊在社会福利方面给美国人做的事不可谓不多,但是他要为美国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效劳,坚持大炮和牛油并举,就铸成了大错,并宣告了凯恩斯主义发展模式的终结。利益集团政治限制了政治家对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考虑,因此也很难为长远的持续发展找到各方都认可的战略路线。于是,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到70年代的"停滞膨胀"再到本世纪的这次金融危机,似乎让我们看到一种规律性的运动,即经济麻烦导致了政治上的轮回,而政治轮回又会埋下新经济麻烦的种子。美国模式就这样展现为一种有间断性地发展模式。

  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发展模式的身价暴跌。谁将是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胜者引起热议。是欧洲?还是新兴经济体?看法迥异。

  在20国集团伦敦峰会前夕,欧洲的某些政治家把美国的经济称为"贪婪的资本主义",而德国的资本主义则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认为后者比前者优越。还认为在克服危机后,社会市场经济能够产生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应当承认,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自己的优点,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和安全网方面,但是欧洲国家也深为难以为继的高福利所苦,而被戏称为患了血管硬化症。同时国际竞争的胜负既取决于财富分配的公平,也取决于财富创造的能力,而后者归根到底还要看发展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就此而言,欧洲显然还略逊于美国。所以欧、美孰优孰劣的较量暂时仍然难分伯仲,还需要经过更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至于新兴经济体,如金砖四国,虽然朝气蓬勃,发展速度很快,但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都还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种种问题的挑战。他们的前景,将取决于能否从各自的国情出发,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正确决策。与此同时勤于学习国际经验,博采各国之长,为己所用。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向世界的前列。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