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董峻、张辛欣)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开河村家家户户种咖啡已经有10年历史,几乎与西部大开发同步。种咖啡,每亩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是之前种玉米收入的30倍。
“10年前政府引导我们种咖啡,当时我觉得,种玉米都没多少钱,小小的咖啡豆能富起来吗?现在看来,这些小小的咖啡豆还真是我家的摇钱树。”村民张松说,他家50亩地,去年收入将近20万元。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无数个像大开河村这样的西部村寨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10年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迅猛推进,一大批特色产业带迅速崛起,生态环境迅速改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部崛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迅速改善,构架起中国经济版图新动脉 1950年,1950公里;1999年,3.39万公里;2009年,14.25万公里。这是“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公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组数字。可以看出,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是贵州公路建设最快的时期。
贵州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山地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3%。过去10年中,随着交通状况的巨大改变,贵州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900多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600多亿元,同期财政收入则由130多亿元增加到780亿元。
“西部大开发10年,是贵州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连用了四个“最”来描述贵州这10年的变化。
贵州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历史巨变,成为西部大开发10年间我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破的一个缩影。
交通大改观是西部最明显的变迁。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2008年,四川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62公里,位居西部第三。
1949年时,青海公路号称有3143公里,但勉强可以通行汽车的只有472公里。而到2008年,全省州县、乡镇通公路率均达100%,乡镇通油路率达76.9%,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62.03%。
与此同时,铁路、航空、航运等交通方式也在西部快速发展起来。
--青藏铁路、西部首条高速铁路--四川遂宁至重庆快速铁路先后通车。
--广西全区已拥有万吨以上泊位39个,内河通航里程5591公里,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基本形成。
--在云南怒江地区,溜索曾是过河的主要工具,而现在它只是旅游体验项目。目前云南已有12个民用机场投入运营。
西部城市交通建设也全面升级。在重庆,轻轨交通时而穿梭在繁华闹市,时而飞驰于江畔山间,时而沉入山中隧道……如今,成都、西安的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昆明地铁也已经动工。
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0年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万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民用机场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营,重大水利、能源、通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极大地改变了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的旧貌,打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顺畅了西部地区巨大资源能源潜力的发挥,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万亿元增加到5.82万亿元,年均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从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万亿元,年均增长22.9%。这几项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色农业、特色制造、特色旅游等产业迅速崛起,支撑起中国经济版图发展新模式 西部地区经济在大开发的10年中快速发展,靠的是抓住机遇,利用当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制造业、特色旅游业,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与东部沿海地区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从2001年起,贵州省赤水市借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工程建设机遇,以每年10万亩的进度实施人工造竹林工程。到2009年,赤水竹产业产值已由2000年的3亿元跃升到23亿元,拉动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至3600元。
西部多山,依靠独特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重庆市忠县利用其气温高、农作物不易受到冻害的特点,大力种植优质晚熟柑橘,赢得了“中国柑橘城”的美誉;四川省洪雅县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15万亩、竹业基地12万亩、茶叶基地5万亩;陕西省韩城市突出花椒优势产业……
千百年来,西部地区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导。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崛起于西部。重要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特色农业及深加工、新能源、旅游等产业已具雏形,产业集群优势逐渐凸显:
--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甘肃和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青海的钾肥、贵州的磷肥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内蒙古西部、宁夏、云南、贵州等煤电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西部地区拥有A级旅游景区1000多家,其中5A级景区2l家、4A级景区312家,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1.3%和26.9%。长江三峡、香格里拉、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精品。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宁夏曾是粮食调入省份,而现在,人均占有粮食536.2公斤,是全国5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公斤的省份之一。实现了由吃饭靠国家返销到自给有余、由粮食调入省份向粮食调出省份的历史性转变。
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大批企业进驻密切相关。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有关负责人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广泛吸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额1.5万多亿元。
北部湾、关中——天水和成渝三大经济区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版图新的增长极 西部大开发历经10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对今后10年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占国土面积七成左右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因此国家确定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广西北部湾、关中——天水和成渝三大经济区陆续成型,正在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增长极。
事实上,这三大经济区早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已经确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广西)三大经济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为其实现率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6月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这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又一重大举措。
目前,西部三个重点经济区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国务院已经批准,成渝经济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这三大经济板块必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也是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向西部投资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落脚点。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说,“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日益明显,西部地区将成为扩大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的重要区域。”
发展改革委不久前宣布,今年将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群是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日渐增长的经济支撑、辐射作用成为参与国际竞争新的地域单元,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未来10年,西部以成都、西安和重庆三大城市群为核心支撑的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带动整个西部的大开发、大发展。
西部地区的开发水平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将决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西部地区今后将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新的增长极!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