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美国宣布破获一个长期潜伏美国的俄罗斯间谍网。消息一出,引发国际高度关注。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就在几天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访问期间,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大秀美俄关系回暖,奥巴马更宣布,美俄关系“成功重启”。
的确,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俄关系改善不小,在制裁伊朗问题上,美国赢得俄罗斯的支持;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问题上,美国不再咄咄逼人;在东欧反导系统问题上,美国采取让俄罗斯人满意的政策——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
然而,合作背后,俄美之间的摩擦根源并未真正消除。在诸多问题上,两国更多是暂时降低声调,搁置问题,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美国依然没有放弃让格加入北约的目标;在伊朗核问题上,美俄不同的立场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被掩盖在合作的气氛下,但却仍将是美俄绕不开的死结。
与这些死结相比,最新的间谍案或许更多像是提醒:美俄关系并未真正重启。或许可以说,眼下的美俄关系依然乍暖还寒、冷热不均。
专题文字:党建军
暖意
五股暖流
改善关系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俄关系采取了一种较布什政府时期更和缓的态度,在一系列问题上对俄作出“妥协和让步”,正是这些“投桃”之举促成了美俄关系的回暖。
与此同时,美俄关系的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俄对美的“报礼”之举。就俄罗斯而言,对美“投桃”之举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其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暖流一
反导计划
美国放弃东欧 本报讯 2009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放弃在波兰和捷克设立导弹防御基地的计划。
鉴于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曾一直让俄罗斯如鲠在喉,奥巴马的这一举动不能不说是对俄放出善意,多年来一直阻挠美俄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得以暂时消除。
自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就计划在波兰建立10个导弹拦截装置,在捷克建立雷达预警基地。布什政府的理由是保护其欧洲盟友和自身免受来自伊朗的导弹威胁。但俄罗斯认为,美国此举将对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布什政府8年任期内,美俄一直就东欧反导系统问题打口水仗。
如今,随着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时期的政策进行调整和改变,这一摩擦根源随之消除,两国关系因此有机会得以改善。
暖流二
格鲁吉亚
美国减少支持
本报讯 奥巴马对俄的另一“投桃”之举,是对美国对格鲁吉亚政策的调整。
2008年8月,格鲁吉亚政府军进入其寻求分离的自治州南奥赛梯地区,还炮击南奥赛梯首府茨欣瓦利,引发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一场战争。俄军开进南奥赛梯,格鲁吉亚军队遭遇重创。
在这场短暂的冲突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俄方对格鲁吉亚的武力行动是“不可接受的”。这场冲突使原本就波折不断的美俄关系在布什政府下台前陷入最低点。通过这场冲突,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实行严厉惩罚,对一直支持格鲁吉亚的美国无异于“敲山震虎”。
奥巴马上台后表示,他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但只有在其具备条件后才能加入。这种立场与布什时期相比是一种倒退,意味着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上,美国不再急于推动,而是决定缓一缓。2009年12月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未列入议程。
奥巴马政府对萨卡什维利政权的不满,也促成美国对格鲁吉亚政策的调整。美国的调查认为,是萨卡什维利的鲁莽行动挑起了那场战争。有媒体称,奥巴马政府对于同萨卡什维利政府打交道不再像布什时期那么热心,而是想寻找一个更稳重更可信的替代者。
在乌克兰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立场。可以说,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政策的调整,减缓了美国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向俄罗斯作出了一定妥协。
暖流三
经贸问题
美支持俄入世贸 本报讯 奥巴马对俄罗斯的第三大“投桃”之举,是支持俄加入世贸组织。
谈及美俄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核武器、反导系统等安全议题,似乎美俄之间除了安全议题之外,别的都不值一提。这种“成见”有其根源。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但两国间的经济联系却少得可怜。在美国的贸易伙伴排行中,俄罗斯仅列第25位。
与此同时,虽然俄罗斯早在1993年就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但迄今为止,俄仍是尚未加入世贸的最大经济体。在这个问题上,俄美谈判持续了8年。
6月访美行程中,俄罗斯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奥巴马明确表态支持俄加入世贸。可以说,美俄都已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有必要提升,而这种提升将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就美国而言,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加深美俄经济关系,不仅有助于改善美俄关系,而且可以将俄罗斯纳入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
暖流四
伊朗核问题
俄美站到了一起
本报讯 6月9日,安理会通过第1929号决议,对伊朗实施制裁。投票表决中,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2国投赞成票,其中就包括俄罗斯。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话说,这是伊朗所受制裁中“最严厉”的一次,也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对伊朗外交中所取得一次重要“胜利”。
且不说制裁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够将俄罗斯拉向自己的一边,争得俄罗斯投票赞同这一“最严厉”的制裁决议,就值得美国政府高兴。毕竟,上一次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已是4年之前。
对此,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表决前的5月底作出强烈回应,谴责俄罗斯在“美国压力”下同意制裁伊朗,内贾德甚至警告梅德韦杰夫要小心,称克里姆林宫究竟是敌是友,很难判断。
可以说,随着俄罗斯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其与伊朗的关系也相应恶化,6月9日的制裁决议,更标志着俄伊关系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考验。
暖流五
核裁军问题
俄罗斯积极响应
本报讯 在奥巴马力推的“无核世界”问题上,俄予以积极响应,采取配合立场。
2009年4月5日,奥巴马提出了无核世界的理念。2009年7月,奥巴马展开上任后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在和梅德韦杰夫在会谈中签署了美俄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框架文本,为两国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出台确定了框架。
2010年4月8日,在奥巴马发表“无核世界”一年后,俄美签署了新《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不仅意味着,在美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于2009年12月5日到期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条约可以顺利接续;而且意味着,美俄在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此外,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俄罗斯也采取配合态度。可以说,在一系列问题上,俄罗斯一改以往与美国对着干的立场,转而采取了合作立场,美俄关系因此呈现合作气氛。
寒气
互不信任
分歧难掩
在俄美关系改善的表面之下,一系列根本性摩擦并未真正消除。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不少人对俄美关系改善程度持有怀疑和保留态度。
寒气一
改变的只是氛围
并非政策 本报讯 “可以肯定,俄美关系的气氛已改善,”纽约大学俄问题专家史蒂芬·科恩说,“而且,一些或多或少被布什政府毁掉的俄美合作正恢复,一些新的合作也已达成。”
但科恩也警告,美俄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合作可能会有局限性。在安理会通过对伊朗制裁决议案后,美欧先后通过强化对伊朗制裁的决议。对此,俄罗斯予以强烈批评,称这种举动“令人不可接受”。
科恩还警告说,美俄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定中隐藏着“定时炸弹”。因为协议规定,一定条件下,俄有权退出削减战略武器协议。科恩称,这份协议表明,俄罗斯对于美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的动向仍然极度不信任和担心,这种恐惧仍会在某个时间爆发。
在拉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不像布什那样咄咄逼人,但也仅是降低声调、放缓声音而已,美国仍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
寒气二
奥巴马付出虽多
回报可能少
本报讯 有美国媒体认为,奥巴马上台后,美俄在一系列问题上找到共同立场。但问题是,奥巴马为此付出了昂贵代价,而且只有美国在付出。
东欧反导问题上,为安抚俄罗斯的不满情绪,美国取消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让其东欧盟国失望;俄罗斯2008年出兵重创美国在前苏联最好的朋友格鲁吉亚;而现在,美国政府似乎已经承认了既定事实,这也是为让俄罗斯满意。
在美国媒体看来,奥巴马在外交上的这些牺牲得到回报少得可怜。莫斯科停止将美国赶出其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基地;俄支持对伊朗实施新制裁,但这种制裁“不冷不热”。
寒气三
俄猜测间谍案
为分裂“梅普配” 本报讯 对于俄美关系的改善,俄罗斯国内也有不同看法。6月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人对美国的态度大幅改善,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俄罗斯最大的敌人。
在不少俄罗斯人和媒体看来,奥巴马对梅德韦杰夫的“汉堡外交”和对俄的一系列“让步”意在分化俄罗斯,尤其是分化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的关系。尤其是最近的间谍事件,更引发俄媒体纷纷解读美国为何突然曝光该案件。
按俄媒体的说法,这次间谍案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分裂“梅普组合”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由于在美国国内,一直有一股势力不希望俄美关系改善。于是,一方面,奥巴马用汉堡热情款待梅德韦杰夫;另一方面,在梅德韦杰夫刚离开美国后,就公开11名俄间谍长期潜伏大案,目标直指克格勃出身的普京。这种“一热一冷”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在奥巴马等西方领导人看来,梅德韦杰夫是一个“自由派”,一个可合作的人,一个比普京更好相处的人,而普京则是一个“强硬派”,一个喜欢对西方对抗的人。
俄媒体评论称,分裂“梅普组合”是西方的长期战略,他们希望看到梅普关系的决裂,而随着2012年俄总统大选逼近,这场游戏将越来越离谱。
插曲
汉堡外交
遭遇间谍风波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11名被捕的间谍嫌疑犯中,有2名间谍疑犯居住公寓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正是美俄领导人前几天进行“汉堡外交”的地方。最新的这起间谍案,或许更多像是提醒美俄关系并未真正重启的插曲。
在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吃完汉堡后,美俄间谍案被披露出来,让人感觉非常具有戏剧化的效果。再加上题材本身又是一个“间谍门”,所以对俄美两国本身来讲,虽然冷战时代已过去,但“冷战”背后大国利益的博弈却并没有结束,有时可能会在某些地方表现得更加激烈,更加突出。
美对俄政策:敌友之间摇摆
记者观察 两国关系“重启”一年多来,的确有不小改善。但这种改善是否真的已经像奥巴马所说的那样,实现了美俄关系的“成功重启”仍有待观察。
鉴于美俄间的诸多摩擦只是有所缓和,根源并未消除。眼下,美俄关系虽已回暖,却仍藏有寒意,可谓“冷热不均、乍暖还寒”。
2009年3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一起按下一个写有“重启”字样的红色塑料按钮。这意味着,“重启”美俄关系得到了美俄官方的认同,“重启”成为美俄关系的热门词汇。
2009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俄罗斯进行了上任后的首次访问,展开“重启”关系之旅。在此次访问中,美俄两国敲定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协议框架。
一年后的2010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美国。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满脸笑容、一同享用汉堡的画面传遍世界。有美国媒体称,这是自1995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莫斯科纪念二战50周年以来,俄美关系最“温暖”的一刻。奥巴马甚至宣称,美俄关系成功重启。
的确,相比布什政府时期,奥美俄关系取得进展可谓不小。然而,这种改善毕竟是在一个糟糕的起点开始的。眼下,美俄关系虽然有不少改变,但仍未能真正重塑。
这一轮美俄关系的改善,奥巴马政府率先伸手,而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能够改善美俄关系,就在于其对美国对俄政策的调整。通过调整对俄关系,美国更重视合作而非对抗,更加温和而非咄咄逼人。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与布什政府的对俄政策相比,奥巴马的对俄政策是一种调整,而非根本改变,是一种战术上的变化,而非战略转变。在注意到奥巴马与布什对俄政策不同的同时,还需注意到奥巴马对布什时期的对俄政策也有继承的一面:他们都要尽量拓展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利益,阻止俄罗斯再度成为像前苏联那样的对手。这一根本目标不会因为总统的更换而改变,所改变的只有方法和战术。
回顾历史,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就一直在敌与友之间徘徊,现在,政策的“钟摆”似乎摆向朋友一边。然而,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美国对俄政策的“钟摆”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摆向敌人一边。
因此,观察美俄关系,不仅要关注一时,而且要关注长远,从长远角度看美俄关系的真正走势,而不是根据一年多的变化就作出判断。
文:党建军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