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英媒:网络战缺乏战争法则制约 应纳入军控范围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07月06日10:57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雪报道 据7月1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报道,新技术往往带来战争的革命,飞跃式抑或是渐进式。从双轮战车、火药,到飞机、雷达和核裂变即可见一斑。信息技术亦是如此。电脑和互联网转变了经济方式,也给西方军队带来了巨大优势,如:派遣遥控驾驶飞机前往世界各地收集情报和攻击目标。但是,数字技术也为其传播付出了代价,即:使得军队和社会成为了数字攻击的对象。

  这种威胁复杂而多面,且具有潜在危险。现代社会从未如此依赖过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系统,这给敌人提供了更多的攻击途径。倘若发电站、精炼厂、银行以及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一旦瘫痪,人们就会丧生。但是网络空间不像其他领域,极少有规范行为甚至是战争的规则。对于拥有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控制的大国,是时候开始考虑如何减少来自网络战的威胁,以便尽早限制攻击。

  重新启用军队

  继陆、海、空以及太空之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第五大战场。一些电影剧本设想了保持现代世界运转的系统瞬间瘫痪的情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崩溃,工厂、化工厂爆炸,卫星失控,金融系统瘫痪,输电网断电。

  许多专家认为这是危言耸听。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对于那些有意愿、有手段也有时间的人来说,要渗透网络易如反掌。对此,各政府了然于胸,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热衷于此的黑客。间谍通过仓库加载,不管它是来自谷歌还是国防承包商,入侵电脑系统,窃取信息。渗入网络毁坏数据并不是什么难事。此外,只要你足够小心,没有人能证明是你所为。

  公众普遍认为,克里姆林宫策划了2007年对爱沙尼亚和2008年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尤其是对格鲁吉亚的攻击竟然正好与俄罗斯进军高加索同时发生,但是最终只能查到是俄罗斯的网络犯罪分子所为。很多用于攻击的电脑往往是无辜的美国人的,他们的个人电脑被黑客入侵了。西方政府之所以对网络间谍保持缄默,必定是因为他们本身也是这方面的行家。

  与核弹一样,网络武器的存在本身并不意味着要被使用。况且,袭击者自己也不确定袭击对其他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使用它们极其危险。对于拥有先进军备的国家来说,这是一大缺点,然而,对于恐怖主义或流氓国家的军队来说,却未必。此外,还会引发网络犯罪和网络间谍活动。

  所有这些都加剧了危险的不稳定性。网络武器是秘密研发的,未经讨论究竟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没人知道其真正威力,因此各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匿名性增加了危险,失误、错误归属以及误算都将导致利用传统武器或网络武器进行军事扩张。电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攻击,令人无暇冷静的思考,并且有助于发起早期甚至先发制人的攻击。虽然电脑控制的武器系统和有线部队驱散了战场上的部分硝烟,却给网络空间蒙上了厚厚的阴霾,增加了不确定性。

  应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威胁,一种方法是军队。伊朗宣称拥有世界第二大网军。俄罗斯、以色列和朝鲜的努力也各有千秋。美国建立了新的网络司令部,用于自我防护和攻击敌人。究竟到何种程度,互联网战才算得上是“军事攻击”的一种,成员国可对盟国进行援助?对此,北约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

  但是,世界不但需要网络武器控制,而且需要网络威慑。不久之前,美国还一直抵制网络空间武器条约,唯恐全球对网络实行严厉监管,削弱美国网络公司的主导地位,抑制创新,并且限制网络赖以生存的开放性。也许,美国还担心,一旦自己备受推崇的网络间谍和网军受到控制,那么其为网络战所做出的努力将遭受最大损失。

  这样的想法至少表明有转变的迹象,未尝不是件好事。由于过分依赖电脑计算机,美国可能最容易遭受网络攻击。鉴于其传统军事力量强大,敌人将寻求不对称攻击路线。间谍活动导致大批机密泄露,致使美国逐渐丧失经济和军事领先地位。

  硬件和软战

  如果网络武器控制对美国有利,那么趁其在网络空间仍占上风之际,制定这样的协议就是明智之举。因此,美国网络司令部四星上将凯斯•亚历山大明智表示,响应俄罗斯长期以来对制定一项条约的呼吁,并将其作为“国际辩论的出发点”。 但是对这一条约的谈判,不可能按《削减核武器条约》的方式进行。因为,核弹头可以清点计数,导弹可以追踪记录,但是网络武器更像是生物制剂,可以随处播洒。

  因此,各国之间应该达成更多适度的协议,或者甚至仅仅是非正式的“交通规则”,增加网络攻击的政治代价。或许可以达成一条协议防止拙劣的“拒绝服务”性攻击。这种攻击通过大量获取信息的虚假要求摧毁了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的网站。北约和欧盟应明确,网络攻击与现实攻击一样,会激起反应。联合国或《日内瓦公约》各缔约国可以宣布,对民用设施进行网络攻击,就如同在战场之外进行枪弹攻击,不合规矩。富国可以对不采取措施应对网络犯罪的国家施加经济压力。应该鼓励各国制定详细的网络军事政策,正如美国在核武器、导弹防御和太空政策方面的做法一样。此外,可以成立一个网络攻击国际监测中心,或国际援救中心,援助遭受网络攻击的国家,而不论攻击者的国籍和动机是什么,就像船只有义务营救深陷困境的水手一样。

  互联网并非一个“共同的”网络。而是大多数私有网络中的一个。只要政府和私营部门加强合作,还可取得更大的成果。但是最终要保证普通用户的电脑系统不会成为犯罪分子和网络战士的攻击目标,私营部门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尤其是经营网络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他们在识别受感染的电脑并在电脑遭受攻击时确定攻击的位置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根除网络犯罪、间谍活动和战争,但却可以使世界稍微安全一点。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