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国副总统拜登(上)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据伊拉克媒体当日报道,拜登当天突然飞抵巴格达,一是为在4日同驻伊美军共同庆祝美国独立日,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他将同伊拉克主要政治领导人会面,就陷入僵局的伊拉克组阁进程向各派领导人施加压力。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巴格达7月5日电(记者 宋聃 徐俨俨)美国副总统拜登5日结束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期3天的访问。访问中,他同伊各派领导人分别会面,试图向他们施加更大压力,以打破伊新政府组建僵局,从而为驻伊美军按计划撤退铺平道路。
但观察家认为,伊拉克各派间争议复杂尖锐,拜登无法通过短短几天访问就促成各派和解,伊拉克完成组阁仍需时日。
表面乐观 心中没底 拜登刚抵达巴格达,就立即表达了他对伊拉克局势好转的“高度乐观”态度。他说,“每一次来,这里的情况都有所改善”。他还饶有兴致地在巴格达北部一座伊前总统萨达姆的宫殿内同驻伊美军一起庆祝美国独立日。
分析人士认为,拜登访伊之行,表面看似轻松,实则外弛内张,因为他对于如何解决伊党派之间根深蒂固的分歧问题心中没底,也无什么高招。
此外,美国“从伊拉克撤出”的政策让身为副总统的拜登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干涉伊拉克内政,他只能在闭门会见时给各派领导人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在公开场合拜登能带给伊拉克的只是重申“美国将一如既往地为伊拉克提供支持”,并表达对伊拉克美好前景的祝愿。
就在拜登抵达前一天,以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为首的国会代表团也同伊拉克主要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其访问日程与拜登的行程几乎重叠。
拜登安排紧凑的访问日程以及近日美国高层轮番与伊重要领导人的会谈都显示,随着驻伊美军战斗部队8月底撤出伊拉克的截止日期临近,美国政府对伊政治僵局正逐渐失去耐心。
7月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国副总统拜登(右)与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雷·奥迪尔诺(中)和美国驻伊大使克里斯托弗·希尔交谈。新华社/路透
施加压力 难以奏效 拜登在巴格达分别会见了包括现任总理马利基、总统塔拉巴尼以及前总理阿拉维在内的多名伊拉克主要领导人,会谈均围绕目前美方最为关切的组阁问题展开。
拜登表示,他这次并没有为化解伊组阁僵局带来任何具体方案,“美国不会插手伊拉克内政,一切都将取决于伊拉克人民”。但分析人士认为,拜登的目的是想通过向伊各派领导人施压,迫使他们行动起来加速弥合分歧。
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谢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拜登的压力下,马利基和阿拉维两大阵营可能会走得更近。但国际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阵营要化解彼此间的组阁争端恐怕还需走很长的路。
目前,伊各主要阵营中都存在让其他阵营无法接受的“宿敌”,除了使用“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进一步施压之外,美国并无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前不久由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和什叶派的“伊拉克国家联盟”联合组成的“国家联盟”也存在走向破裂的可能性,因为这两大什叶派联盟内部就马利基连任总理问题存在尖锐矛盾:马利基坚持自己是唯一的总理候选人,这一点遭到联盟中另一支重要力量——反美的萨德尔派的强烈反对。
分析人士指出,伊拉克新政府能否尽快组成,还取决于各派能在多大程度上从国家利益出发作出让步。
7月3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左)携夫人飞抵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新华社/路透
形势所迫 力保撤军 对于拜登此行,很多分析人士和伊拉克民众都认为,拜登如此关注伊政局的主要目的,很难说是完全出于对伊安定团结和人民福祉的关心,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为了确保美军顺利撤出伊拉克。
谢赫说:“对于美国人来讲,拜登这次访问伊拉克,是为了回应美国国内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的指责和批评。很多人认为,美国正在实行"逃出伊拉克"政策,从伊拉克抽身,以把(军事)重点转向阿富汗。”
近期驻阿富汗美军伤亡人数不断攀升,6月更是成为自阿富汗战争打响以来的“最血腥月份”。因此,美国急于从伊拉克抽身,以便集中力量应对阿富汗战事。
按照美伊两国确定的撤军计划,今年9月1日前,驻伊美军作战部队将全部撤出伊拉克,把伊安保和作战任务全部移交给伊拉克军队,驻伊美军人数将降至5万人左右。2011年年底前,美军将全部撤离伊拉克。
然而,伊安全局势并非像拜登所讲的那样“令人乐观”。4日晚间,他所在的巴格达“绿区”就遭到了炮击。在他访问期间,伊全国各地也不断有袭击事件发生。
虽然美国一再表示将按计划撤军,但伊拉克不安定的局面依然是美国政府的心头之患。美国担心,美军战斗部队撤出后伊拉克会重新陷入流血冲突和混乱局面。果真如此,美国这些年来在伊拉克的安全努力将付之东流。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