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滚滚热浪席卷大半个中国,人们饱受酷暑之苦。据中央气象台6日10时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还将持续35℃至38℃的高温,北京等局部地区气温更是将高达40℃。高温天气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挑战,也是对城市管理水平与和谐程度的考验。
根据医学常识,气温超过37℃时,人长时间在户外劳动或处于酷热之中,极有可能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生命。虽然许多人可以在空调房里办公、在家避暑,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或因职责所系、或因生计所需而直面户外高温。在如此高温天气中,爱心与理解,以及政府部门能否给劳动者及时送去足够的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7月6日下午4时37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前,一支温度计显示气温超过45摄氏度(左),另一支温度计则已无法显示读数。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高温下,尤需人文关怀的清凉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经为高温下的工作者、普通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送上特殊关怀:武汉紧急启动了“纳凉工程”,1000多个纳凉点24小时向农民工开放;广州设置了488个临时庇护场所;西安市免费开放防空洞供市民乘凉……这些不仅解除了群众酷热的烦恼,更是用人文关怀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使群众从心底里升腾起一抹清凉。
高温天气不能低调应对:农民工最该被关注 农民工最重要的一个,最可怜的一点,最值得要关注的一点是,他们24个小时离家在外,并且所有的安排是被动的,他们不能主动地安排。你比如说他会跟工头说,我去阴凉地儿待会儿,这是不可能的,晚上的时候,我找个阴凉的地儿睡去,不会,恐怕他们住的帐篷或者住的临时的房子里,不会有空调,顶多有电扇。另外,洗澡是一个很大问题。另外,如果吃不下,睡不好的话,第二天还是要强力度的劳动,因此在高温天气下,全国所有的地区该如何善待和保护农民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我觉得是当下意义最重要的一个人群。 各地积极应对罕见高温全力保障民生
北京、江西、广西等地5日出现罕见高温天气,各地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保障民生。
北京 高温津贴翻倍:室外不低于120元 室内不低于90元
从本月开始,高温津贴提高一倍。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
天津 多项措施保居民正常工作生活顺利进行
在 天津文化中心工程现场,六大场馆工程建设顺利展开。由于多个施工都在室外进行,指挥部及时调整施工时间,采取“早出”“晚归”方式,延长中午休息时间;配备现场卫生员,不定时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休息期间发放绿豆汤、茶水以及防暑降温药品。
广州 市民政局开放临时庇护场所
广州市民政、卫生等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城市“高烧”。 广州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副主任熊亚丽告诉记者,市民政局从7月1日起开放了488个临时庇护场所,并保障场内防暑设施正常和饮用水的供应。
卫生部:高温中暑的表现、治 疗、预防和注意事项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