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河南首批科班出身殡葬师:5人皆80后学殡仪专业

来源:大河网
2010年07月08日09:39
记者王灿实习生门泽

  河南首批科班出身殡葬师:5人全是80后

  殡仪专业一群特殊的天使

  在人生的终点让生命远航

  每天都在面对着死亡

  与欢笑无缘

  与悲伤结伴

  护送着生命

  文明而体面地离去

  用真诚与热情

  抚慰丧属悲痛的心

  他们的名字叫殡葬师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死尤为关注,各种仪式也尤以生死为重。虽绵延几千年,但殡葬行业却一直没有“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为逝者送别。

  近日,郑州市殡仪馆东区服务中心里来了5个花样青年,他们都是二十出头的“80后”,却毕业于殡仪这样一个“冷门”专业,成为我省首批上岗的专业殡葬师。

  郑州来了5名专业大学生殡葬师

  在郑州市殡仪馆东区服务中心告别悼念厅内,21岁的甘肃小伙子李万亮站在那里,而他的身后,躺着一名刚刚去世的老人。这名老人在车祸中死亡,遗体将被火化。

  在此之前的告别仪式上,李万亮的任务就是当一名襄仪,代替司仪引导前来送别的亲朋,让逝者带着安详有尊严地告别人间。而停放遗体的大厅四角,还站着4名工作人员进行着护灵仪式。这些仪式都是过去殡仪馆不曾有过的。

  在李万亮看来,他们的工作和别的服务岗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他们是专门为逝者服务的。

  “既然死亡是人们无法逃避的归宿,那么就得有人做好这份工作。”在殡仪馆东区服务中心,像李万亮这样的专业殡葬师一共有5名,3男2女。他们都刚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专业。

  职业殡葬师,殡葬行业的人文需求

  据了解,因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过去很少有人主动进入殡葬行业工作。殡葬行业就业人员大多师傅徒弟“传帮带”,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系统教育。

  今后,“告别礼厅中间摆放遗体,房间的四角站着护灵人”的护灵仪式、模仿古代三跪九叩的家奠礼、给予有名望人祭祀的宫奠礼……这些规范的殡葬仪式程序将出现在我省,殡仪行业将更加专业。

  而带来这些规范仪式的,正是这5名“80后”殡葬师。从殡葬策划到挽联写作,从遗体美容到陵园设计,他们将一些被人遗忘的殡葬习俗重新拾起,同时掌握了更多关于殡葬礼仪文化的细则。

  “殡葬正在变成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值得创新的行业。”郑州市殡仪馆副馆长刘凯说。

  大学3年,全方位殡葬文化学习

  昨日,记者见到了这5名殡葬师,他们均是1987年到1989年生人,身材高挑,一身职业装。

  据了解,他们在学校经过3年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除了学习殡仪服务、殡葬文化、人体解剖等专业课之外,他们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防腐整容、书法、会计学等课程。在最后实习阶段,还要接触逝者的遗体。

  家里遇到“白事”,市民往往会十分伤心、手忙脚乱。这些专业殡葬师能提供给丧属帮助和服务,丧属们伤心之余,不必再为繁琐的后事操心,这些专业的殡葬师可以为其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并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事宜等。

  除掌握必需的殡葬行业知识外,他们还需熟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殡葬习俗。另外,还需掌握洽谈技巧、陌生人接触技巧、相关礼仪以及辨别丧殡用品是否伪劣的方法。他们能给悲痛的人安慰,给逝者送去一个完美的告别……

  挑选专业起初为了冷门好就业

  若听说你在殡仪馆工作,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既然社会有这么多的偏见,这些年轻人为何要选择这个冷门专业?

  “冷门好就业,我的想法是‘要么不读,要读就读个特殊的专业’。”23岁的张晶晶说。

  “这个职业,社会还不太接受,算是特殊行业,但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做这行会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张晶晶说,自己也算偶然间与这个行业结缘。最初她想报徐州一所医学院学医,但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发现差了4分。因为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就想让她报个建筑方面的专业学习,“但我没听他的,自己翻着招生简章看,把重复的专业都画去,最后只剩下殡仪这个专业。感觉应该有前景,所以我就报名了。”

  “我爸当时还吵我,说女孩学这个长大嫁不出去,以后后悔别怪他。但我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总得有人干这个啊。”张晶晶说。

  肃穆的工作不能和你说再见

  对很多人来讲,说话、做事,只要符合情理都行,但对这几个年轻人来讲,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却不得不尽量克制自己。

  昨日采访中,记者发现,湖南的易建波和他的同伴们都很健谈,时不时还开个玩笑,并不像大家眼中那样冰冷、神秘。和其他同龄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逛街、买衣服、打篮球、踢足球、K歌。

  “其实,我们平常生活中都是非常爱笑的,但从事这个行业,一旦进入工作状态,自然而然就变得严肃起来。”易建波说,这和很多行业是有区别的,“别的行业,提倡微笑服务,而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严肃,不能笑。”这是对逝者亲朋的尊重。

  而且也有很多禁用语,如“你好”、“欢迎再来”、“欢迎光临”、“再见”、“你的骨灰”等。“我们必须说‘这是你亲人的骨灰,请拿好’之类的话。失去亲人的家属,心情没有几个是很好的,如果说话不注意,会让他们特别堵心。”

  “而‘再见’这两个字,则更不能说,谁还想再来一次这里?”易建波说。

  殡葬师辛苦并神圣着

  这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不分时段地工作,24小时待命,接到电话立即出发。这也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职业,因为对一个逝者来说,殡葬服务只有一次,要力求完美。

  张晶晶说,第一次见尸体是大学一年级时,老师领着去当地殡仪馆看火化间,见到各种各样非正常死亡者的尸体。“晚上回去不想吃饭、做噩梦。”

  但之后换个思路想想:能让逝者走得美丽,走得完整,让逝者的家属心情得以慰藉,那应该是一份神圣的工作。

  不过,他们也有难开口的时候。面对自己的朋友们时,除非特别“铁”的关系,否则他们绝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在做什么。“若第一次见面,别人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更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自己是干什么岗位的。不因别的,主要是害怕别人忌讳,以免弄得大家都很尴尬。”21岁的甘肃男孩李万亮说。

  采访中,这些专业殡葬师认为,护士是迎接生命,而他们则是送走生命,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他们在工作中与护士一样,抱着生命至上的理念,服务好每一具遗体,让逝者走好在人间的最后一步。

  毕业之前就被“热抢”

  近几年,殡葬行业由“冷”转“热”。据了解,这些殡仪专业毕业生很抢手。李万亮说,和他们一届同专业的共有228人,其中170多个同学都是女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时候,学生们就已被各地殡葬单位“预订”一空,一般一个人能得到好几家单位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殡葬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文明化的理念以及一些殡葬设备的更新,都促进了社会对于专业殡葬人员的需要。招聘大学生打破了之前“父一辈,子一辈”的用人传统,对应聘者身高、相貌、能力、学历等方面严格把关,可提高服务档次、人员素质。

  刘凯说,以前的殡仪馆由于人员限制、服务水平、素质问题,不可能搞一些殡葬文化方面的研究,或深度挖掘殡仪服务。今后,他们会不断地引进这些专业人才,提高郑州市整体殡葬市场服务质量,让逝者更体面地离去。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的院校开设了殡仪相关专业。从2008年开始,民政部也开始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证书班来培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正推动殡葬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纪德尚表示,从事专业殡葬管理、殡葬文化的人员进入到殡葬这个行业,有助于打破原有殡葬行业垄断格局,加快殡葬改革,大力推广人文关怀、绿色殡葬的理念,促进殡葬文化发展。

  日本电影《入殓师》

  曾获奥斯卡金像奖

  殡葬师又称入殓师。日本电影《入殓师》(图为该电影海报),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该片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