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中国争夺国际评级话语权 或关乎数千亿美元利息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7月13日08:35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公信力屡遭拷问

  中国独立评级机构首发新型国家信用标准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首次发出中国声音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习生 郑李

  在日前于多伦多举行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分析指出,现行国际评级体系特别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存在种种缺陷和弊端,因此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他认为“要制定客观、公正、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使有关评级结果准确反映一国经济状况和信用级别”。

  G20峰会刚刚落幕,一份出自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于11日浮出水面,并立马掀起巨大波澜。

  美国国家信用低于中国

  这份被誉为“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险信息”,根据自身制定的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个令全球信用评价业界为之一震的评价结果:中国信用等级本币AA+、外币AAA,美国本币AA、外币AA,德国本币AA+、外币AA+,日本本币AA-、外币AA。

  引人瞩目的是,大公对中、美、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其中,中国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A;美国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英国和法国的本币和外币均为AA-;德国本币和外币均为AA+。

  从整体信用水平看,本币投资级以上级别(BBB-及以上)的国家占72%,投机级(BB+及以下)国家占28%,外币投资级以上级别国家占74%,投机级占26%。从本外币级别一致性看,本外币信用级别相同的国家是38个;本币级别低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3个;本币级别高于外币级别的国家有9个。

  “国际信用关系正在渐次出现转变。”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的研究人士在受访时分析,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信用等级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可能会逐步降低自身的脆弱性,维持或提升国家信用等级,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则可能由于治理无方、调整乏力呈现国家信用等级下降的趋势。

  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

  记者注意到,与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国际评级体系相比,大公在评级立场、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影响标准普尔对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作出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政治、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及外汇资产。而大公此次对全球50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是依据其探索创立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作出的,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也可归结为五点,即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

  不同的判断标准必然造成不同的评级结果。相关信息显示,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三大国际机构不久前对中国的信用评级分别是A1、A+和AA-;而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信用评级则均为AAA;对日本的信用评级分别为AA2、AA和AA-。

  “中国深受美国评级模式损害。”在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的上述研究人士看来,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却因为没有国际评级话语权而缺乏保护债权国利益的能力,因而,大公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的一般原理、考察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国具体情况、经过复杂的分析过程并最终评估出每个国家的信用等级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更能客观反映参评国的信用等级,符合包括中国自身在内的参评国利益。

  中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

  对于大公此番发布的研究报告,外界给出了高度的评价。有观点认为,这是针对未来全球国家信用需求和信用风险发布总体预测性报告,在国际信用评级业尚属首次。更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独立评级机构作为一支新兴评级力量开始登上国际信用评级舞台。

  “建设具有独立性和国际影响力、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的体制和机制的信用评级等级体系,无疑应该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的上述研究人士分析说,中国亟待培养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并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这对于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将改变长期以来由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格局,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获得合理的金融定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对于华安远见的这个观点,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给予了肯定,他进而指出,被称为金融市场“看门人”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屡屡遭到“公信力”的拷问,因此,中国维护和表达自身信用等级的客观性十分必要。

  事实上,掌控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国家长期拥有最高信用等级,由此每年可以帮助其少支付数千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而我国却因为评级话语权的缺失,政府和企业海外融资成本大增。因此,未来应尽快制定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扭转国际信用资源占用的失衡状态,为我国争取应有的国际金融话语权、规则制定权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