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段伟华)盛夏收获时节,农家再添欣喜。7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力度,新增和整合各类资金9亿多元,启动实施7个强农工程项目,新出台8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进“三农”发展。这些工程项目和政策既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 “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三农”工作的进一步细化。目前,这些工程项目和政策已由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7个强农工程项目包括:
(一)全面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去年启动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上,今年开始正式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省发改委已整合农林水资金1.7亿元,省级财政将新增安排资金6000万元,合计安排2.3亿元资金。
(二)启动片区扶贫开发规划。从今年开始,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将由整村推进向集中连片开发转变。全省57个贫困县将被规划为六个片区,实施片区扶贫开发。今年省级财政将新增资金1.2亿元。
(三)启动大同盆地盐碱地改造工程。今年我省将新改造10万亩盐碱地。工程投资4640万元,省级资金安排3248万元。从2011年起,将此项资金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大同盆地盐碱地改造项目将纳入“十二五”规划。
(四)启动西山沿黄地区黄河水利用工程。该工程从今年到2015年将组织全面实施,工程总投资38.5亿元,其中省级投资24亿元。今年计划安排启动资金1.2亿元,目前省级财政已安排6800万元启动资金,当年可实现受益面积6万亩。
(五)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发改委拟从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超收部分预安排7300万元,用于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改造种畜禽场,更新基层改良站点设备。
(六)加大对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新网工程”及“万村千乡”“双三十”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今年省发改委安排省级相关项目资金1亿元。
(七)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去年,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已正式启动。今年省发改委将整合和新增资金7000万元,省级财政将新增资金200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达到1亿元以上),用于推动“513”工程建设等农产品加工项目。
8项强农惠农政策包括:
(一)对设施蔬菜大县进行奖补,对新建日光温室农户贷款实行贴息。对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当年新增2000亩以上的前20个县进行奖补,每县奖补100万元,省财政共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切块下达到县;对新建日光温室农户贷款实行一年期贴息,省、市、县财政按111比例分担。
(二)对生猪养殖大县实行奖补。继续对生猪养殖达到20万头以上的养殖大县进行奖补,奖补标准每县100万元。
(三)对农机化大县实行奖补,同时继续加大农机补贴和培训力度。对农机化综合水平排名靠前的15个县,每县奖补20万元,省财政共安排300万元,主要用于玉米、马铃薯收获等机械化关键作业环节;
省财政新增500万元农机补贴,对大马力拖拉机进行累加补贴,对丘陵山区急需的25马力以下皮带传动小四轮拖拉机、林牧业及设施农业机械等进行补贴;省财政安排600万元资金,用于培训3万名新农机手。
(四)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实行奖补。省级年初预算已分别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补助1400万元和农机大院建设资金1000万元,合计2400万元。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和农机合作示范社的奖补。
(五)对遭受严重冻害的小麦和果树给予救灾补贴。财政部下达我省小麦弱苗施肥补助资金3400万元,目前已将资金下拨各受灾市、县;在年初预算特色果业基地建设资金997万元的基础上,省财政新增果业冻害补助资金500万元。
(六)将农业用井灌溉纳入补贴范围。对地表水尚未到达、地下水相对丰富区域的深井灌溉实施补贴。补贴资金省与市县各负责50%。省级资金由省财政从地方电力建设基金中筹措解决,市、县资金使用留成水资源费解决。
(七)将薯类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参照农业部标准,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对马铃薯良种繁育进行补贴,其中2万亩原种田每亩补助500元;10万亩一级种薯田每亩补助100元。
(八)启动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省财政厅已向财政部提交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申请,待批准后将落实相应保费补助资金6030万元,在全省30个粮食大县对小麦、玉米开展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