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框、个人实绩筛、群众公开评、集体研究定”的四步法,已成为南京军区某炮兵团处理敏感事务的常态,成为领导机关“抗干扰”的“金钥匙”。用“四步法”处理敏感事务,纯洁了风气,树起了正气。这里,记者摘取四个案例,供大家深刻感悟该团加强民主建设、维护基层官兵利益的实践之路。
步骤一:政策法规框
案 例:战士主动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请求不要找关系
去年底,一连侦察班上等兵小卜想转士官,可小卜心里却有本明白账:自身素质不够全面,各项表现一般。而父母让他留队转士官的愿望却非常迫切,先后3次来团里说情,还通过亲友找到上级领导打招呼。得知父母找了关系,小卜以为转个士官应是铁板钉钉的事。
去年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第一年,因编制调整、名额限制等原因,该团老战士走留矛盾比较突出。为公开公平,连队首先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士官选取政策规定,将拟选取士官人数、岗位需求、实施程序、处理结果等内容张榜公布。小卜对照侦察专业编制要求,用选取的政策规定和要求条件对自己框了再框,发现自己的能力素质总是在“框”之外,不符合选取条件。
一边是父母找关系,一边是自己不够条件。小卜的心里直打鼓,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他主动给父母打去电话,做起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说:“在这样的单位,战友都靠硬性条件和成绩取得进步,就算你们通过关系帮我留了下来,我今后在连队也没法抬头做人,没脸呆下去。”
最终,小卜说服了父母。小卜虽然没有选取为士官,但心里却很踏实。离队那一刻,小卜流着泪说:“没有留队,我心服口服。如果再当兵,我还来这样的连队。”
【工作链接】先学政策后议事,先看法规后定事。面对敏感事务,先用政策规定对自己框一框、量一量,已成为该团官兵的自觉行为。
步骤二:个人实绩筛
案 例:为中士请功的下士,没想到自己立了功
下士蔡建民没想到自己能够荣立三等功,因为与他PK的其他两人都是中士。
去年底,连队研究上报一名个人三等功对象。在初步筛选对象时,中士杨拟军、黄雪飞和下士蔡建民3人排位靠前。连队干部分析认为,3名同志素质都过硬,论工作成绩都够立功条件,可名额只有一个。
下士蔡建民心想这个功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因为中士杨拟军服役期满面临退伍,如果能立功,退伍后找工作就增加了“含金量”。中士黄雪飞是一名老班长,工作任劳任怨、吃苦肯干。而蔡建民刚当班长一年,按照常理应先考虑其他两位老兵。得知自己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蔡建民都感到不好意思,主动找到连队干部为两位老兵请功。
连队党支部按照“四步法”解决这一棘手敏感问题,推行“阳光操作”,坚持优中选优。在“个人实绩筛”这一环节,杨拟军、黄雪飞和蔡建民三人轮流上台“晾晒”实绩,让大家听个真切。
最终,蔡建民个人实绩在3名同志中拔尖出众,荣立个人三等功。戴上军功章的那一刻,蔡建民连说“没想到”。
【工作链接】该团坚持把工作实绩作为提升使用、评功评奖、士官选取、入党考学的重要尺度,切实让能干者有荣誉、实干者得实惠、无为者失机会。为了让工作实绩可衡量、可进入、看得见,他们为每名官兵建立实绩档案,成绩实时登记,问题实时记录,让每个人的实绩在群众心目中有一本账。
步骤三:群众公开评
案 例:副班长抢了班长的先,群众心底很服气
年初,三连党支部发展第一季度党员时,通过调查摸排,结果有5名战士排序靠前,分别是入伍第四年的副班长林钦州和比他入伍时间长的1名班长和3名第八年的中士。
为确保公开公平,连队党支部按照“四步法”的程序严格组织发展工作。他们把入党的标准、条件、要求、程序,在全连予以公布,以保证广大团员行使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经过“政策法规框”和“个人实绩筛”这两步程序选拔,只剩下小林和那名班长、2名第八年的中士共4人参加下一轮的竞争。
这时有人认为这次入党非这名班长莫属了。在接下来团支部组织的“群众公开评”中,全连团员一人不漏参加民主投票,结果出乎意料:副班长小林得票数最高。为进一步掌握群众意愿,连队又通过网络听取群众意见,结果还是推荐小林入党的呼声最高。
副班长抢了班长的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一些人对于小林入党议论纷纷。有战士反映小林个人素质优秀,模范带头作用好,应该成为预备党员;也有的战士认为,那名第五年的班长今年面临退伍,而且在班长岗位上,出于岗位工作需要,理应照顾考虑。
连队干部综合分析感到,入党不光凭岗位需要,更要综合考虑,谁进步谁入党,群众心中有杆秤。最终,连队党支部尊重群众意愿和投票情况,推荐小林和其中一名素质较好的中士作为预备党员发展对象。
【工作链接】该团注重把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群众,个人实绩让群众评判,入围人选让群众公推,处理结果让群众监督。在该团营区竖立的“党务公示”栏上,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战士考学、重大经费开支,以及官兵反映问题整改等情况一目了然,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
步骤四:集体研究定
案 例:一次提升的机会,给了外单位调入的干部
蔡为民走马上任副营长,那一刻,他为团里的公平公正用人感动不已。因为,团里把一次提升的宝贵机会,给了他这个外单位调入的干部。
前年初,研究生干部蔡为民从友邻单位调入这个团任八连副指导员。很快就因工作突出提升为正连职参谋。去年4月,一营副营长位置空缺。团干部股在推荐人选时,发现团里有2名连长任职期满,还有1名参谋符合选拔条件,论任职年限和兵龄先后,蔡为民也只能排在第四。
党委集体研究前,采取与原单位联系、组织介绍、个人述职等方法,让官兵进一步了解蔡为民,防止由于群众不熟悉影响蔡为民得票率。
通过几轮筛选,蔡为民和其他3人不分上下。此时,蔡为民心想:作为外单位调入的干部,自然没有其他3名“土生土长”的干部有优势。
在党委集体研究时,团党委认为,集体研究作为必经程序和最后关口,必须注重平衡组织需要和团队建设全局的关系,干部选拔任用,不能搞任人唯亲、亲近疏远,应该科学衡量、全面考虑。会上,大家普遍认为,蔡为民素质全面,任职经历丰富,更具提升的优势。
最终,蔡为民通过团党委的研究推荐,走马上任副营长。
【工作链接】选人用人是官兵最关心的敏感问题。该团党委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定期对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根据干部的能力,有计划、有侧重地选定干部发展方向。同时,坚持在干部任用中,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把关键岗位的干部选准配强。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