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报告称,交易可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由一家低增长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石油巨头。但专家指出,千万不要被外方的美言所迷惑。事实是,美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楚了解其中的风险。相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不了解国外的法律环境。
政治的压力、舆论的谴责,随着被称为“黑金”的石油在墨西哥湾一并汩汩而出,英国石油公司(BP)卖身求生的念头也就必须付诸行动了。
假如,之前英国石油公司还有可能通过预支今后3年的全部现金流,来满足由瑞士信贷在6月预估的370亿美元除灾成本,那么在看到近期英国劳合社估计的近乎翻一番的600亿美元的上限赔偿,和资本市场持续缩水的市值,以及黑色面积仍在不断扩大的墨西哥湾,即便身为石油巨擎,拥有位列世界500强的财富,选择卖身抵债也成为当下所能做的唯一选择。
如今,120亿美元实物资产已摆上柜台,资本市场的大量股权也被挂上标签,美国、日本的企业纷纷伸手,甚至中国企业也“被”推出,全球瓜分暗战眼看四起。但是跨国并购经验甚少的中国企业,在“巨大机会”面前,真的有能力趟这滩“黑”水吗?
价格并不等于价值 墙倒众人推。这边英国石油公司刚放风,表示欲出售价值120亿美元的资产,来弥补漏油造成的损失;那边,就有一大群喊着“抄底”的人蜂拥而至。但“抄底”果真如此简单?
达信(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MARSH)高级副总裁魏钢就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抄底与低价划等号,这不是正确的理解。“价格的下跌不意味着资产已进入低位,而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买的不是简单的资产,而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表面价格虽然诱人,但并不能被其所惑,更不能仅以标的的表面价格做出是否进行并购的决策,关键还要衡量其中的机遇与风险,得懂得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次英国石油公司考虑出售的是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的北美最大油田,日出产原油量约为39万桶,属于实物资产。此前,还有消息称,英国还有可能出售其在阿根廷第二大石油生产商泛美能源公司60%的股份。
一般认为,并购实物资产似乎比购买股权安全系数更高。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合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认为,不可一概而论,两者各有利弊。
她表示,股权与实物相比,虚拟成分更高,市价波动大、干扰因素多,可同时也有勿需参与经营、易操作的优势;至于购买实物资产,的确可以令购买者有更多自主权利,可后期经营成本的付出也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
另外,魏钢还提醒,无论是购买实物还是股权,都会存在债务承担的问题。显然,对因资不抵“偿”而被迫“卖身”的英国石油公司而言,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个月前,在英国石油公司市值刚蒸发掉760亿美元之时,路透社曾算过一笔账。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英国石油除了股价跌幅损耗可估量外,其他方面的损失很难估量。比如,赔偿金额,还有此次事件后,英国石油公司可能会不得不制定业内最高的安全标准,甚至要争取多年才能赢得新的开采执照,而这无疑会影响所有油井业务。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风险可打压股价进一步下跌,因素之一是堵漏何时成功仍是未知数。漏油一天堵不住,英国石油公司的银子就保不住。”
中资企业当心被忽悠 目前,市场上并购英国石油公司出售资产“呼声”较高的企业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
《泰晤士报消》息称,英国石油公司正与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阿帕奇商讨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油田出售一事。
而渣打银行6月份公开发表的一份报告,则将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报告力陈并购优势,指出交易可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由一家低增长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石油巨头;每股受益可由此提升;还可能只需以每桶少于7美元的代价取得英国石油公司的储量等。
至于日本,《日本产经新闻》也毫不吝惜地直言:英国石油公司抛售资产对于期待获得稳定能源供给的日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就之前双方在印尼、中东等地的合作,令日本可以优先得到购买权,胜算很大,日本政府准备不惜重金进行项目援助。
同时,《日本产经新闻》还在报道中表示,日本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原因是中国在与英国石油公司合作进行的油田开发项目上显示了巨大的经济实力。
对此,魏钢提醒中国企业,千万不要被外方的美言所迷惑。事实是,美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楚了解其中的风险。相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反而不多,不了解国外的法律环境。他建议,如果有参与并购的预期,一定要请专业的公司来帮助识别风险,转移风险。“这不仅是公司管理层勤勉义务的规定,也是全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杨舒 李高超)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