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院长丁仲礼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调研。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兼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等陪同。
路甬祥一行考察了数字检波器实验室、生物磁学实验室、海底地震仪研制实验室、离子探针实验室、气体质谱实验室和纳米探针实验室,听取了朱日祥所长关于“观念创新带动研究所跨越发展”的汇报,围绕研究所实施“创新2020”,与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路甬祥充分肯定了研究所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并深刻阐述了实施“创新2020”的重大意义。路院长强调,实施“创新2020”,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着眼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着眼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院所两级要共同努力,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推进“创新2020”的实施,推动新的改革,实现跨越发展,大幅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
路甬祥希望科研骨干们深入思考研究所实施“创新2020”,还存在哪些瓶颈制约;研究所在战略目标和学科方向上还应做哪些调整;在科学原创、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还要做哪些布局,实现的途径是什么;在技术支撑体系、实验平台和条件建设方面要重点抓些什么;人力资源的增量主要配置在哪些方向;怎样进行人才的分类评价与支持,特别是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稳定与激励;怎样通过体制机制与文化创新为创新2020的实施提供保障等。
路甬祥指出,一个国家从贫困落后到温饱小康,主要依靠引进、跟踪和模仿是有可行的。但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从温饱小康到走向发达和实现现代化,没有自主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当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投入增长显著提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没有自信来实现跨越。
路甬祥强调,当代地球科学是一门复杂的大科学,不可能仅凭个人的聪明才智就解决重大问题,更加需要依靠创新团队。PI制不应是唯一或主要的研究模式,要凝聚目标、加强组织,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发展新方法新手段,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致力于做“三性”贡献。地球科学是一门观察实验科学,越来越依赖仪器设备。因此,要在队伍结构上有所调整,不能完全是地学领域的人才,要有多学科的人才,还要有技术创新人才。路院长肯定了研究所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的设想,并强调要有相应的队伍体量、领导体制、评价机制、创新文化等方面的保障。研究所引进人才的结构也可以进一步调整,要给从事仪器研制的人员应留有相当比例。
路甬祥希望研究所要有战略构思和全球视野。在制订“创新2020”实施方案过程中,思想要更解放一些,目标要更高远一些,改革发展的步子要更大一些。要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服务面向以及与其他相关研究所的边界,做好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路线图,在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有新的改革调整。要抓住“创新2020”的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是渐进式发展。真正做到在科学原创方面不可或缺、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有重要贡献,成为有自身特色、得到国际公认的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引领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办公厅(党组办)主任李婷,资环局局长范蔚茗,高技术局局长田静,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项国英,以及办公厅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责任编辑:李恺萌)